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蓮生活佛講圓覺經經名釋義【釋經文】(十六)

「及諸菩薩於大乘中,發清淨心,遠離諸病,」

  今天我們再講「圓覺經」,談到『及諸菩薩於大乘中,發清淨心,遠離諸病』。在這裡面,也就是講,佛陀最初在因地的時候,修行的所有清淨的法門,以及所有菩薩在大乘佛法中遠離一切煩惱病苦的方法。這整句講起來就是:「佛陀在因地法行,跟所有菩薩在大乘中,如何發清淨心,如何遠離所有眾生的習氣。」這眾生的習氣就稱為「病」了。

  在這裡要跟大家談一談佛法所謂的「大乘」。佛法,本來是一乘法,沒有分的,但是因為每一個人,他修行的方式不一樣,所以才把它分成「三乘」、「五乘」,這樣二分。那「五乘」呢?就變成「人乘、天乘、聲聞乘、菩薩乘、佛乘」,就稱為「五乘」。一般來說,我們佛教分「三乘」,一個是「大乘」、一個是「小乘」、一個是「金剛乘」。這裡所講的,「及諸菩薩於大乘中」,很簡單的,這個「大乘」就是「菩薩乘」。大乘為什麼稱為「菩薩乘」呢?因為大乘它是很普遍的,發大心的,很慈悲的去廣度眾生,這個層次就叫「大乘」。

  以前古代,我們稱為這個「乘」字就是車子,「大乘」就是大車,「小乘」就是小車,度很多人的,就叫大乘、大車;那麼度少部份人,度自己的就叫小乘、小車;那麼「菩薩乘」、「大乘」又叫「菩薩乘」。

  有人問師尊,「菩薩」如何分?我們所謂「菩薩」的形像都是很莊嚴的,都是戴冠的,菩薩祂很喜歡戴冠的,戴帽子、留著頭髮的、華鬘的;像文殊師利啊、像普賢菩薩、觀世音菩薩,祂們都是留頭髮的,留著頭髮,梳得很漂亮的,留著髮髻啊,或者梳著兩辮華鬘像縵一樣的,很莊嚴!穿的衣服很好看,這個叫「菩薩乘」。佛教很多畫菩薩乘的佛像,祂就是戴佛冠,頭髮梳得很美,留著長髮,穿著很莊嚴,這樣子的就稱為「菩薩」、「菩薩乘」。「大乘」,完全跟菩薩發大心的,以大慈悲心去廣度眾生的。那麼在佛法大乘裡面,就用六度,「六度萬行」,你行這個「六度萬行」的,就是「大乘」。

  那麼大乘佛教是什麼時候開始發揚的呢?在印度、在佛陀時代,其實還沒有講到什麼「大乘」。大乘的這些佛理啊,都是在「佛陀三昧」的時候才講的,也就是祂在禪定之中,跟整個虛空的菩薩交流之中,法會之中,才談到這些大乘的道理。真正佛陀時代,在祂的原始佛教裡面所傳的,其實是「小乘」。

  小乘又叫「聲聞乘」。像現在啊,師尊理光頭,常智、常仁、璧珍、璧燕、蓮潔、蓮英、莉莉、明宜、蓮嶝、蓮滿現在都是理光頭的,光頭一顯現出來啊,是什麼乘?是「聲聞乘」。以前的出家眾,都叫「聲聞」,也就是「羅漢乘」,小乘就叫「羅漢乘」,又叫「聲聞乘」。那麼,現「聲聞相」的就是光頭,祂不注重穿衣服的,祂穿著很簡單的百衲衣,也不注重頭髮的美麗,也沒有窞冠,就是把頭髮通通理光了,現「聲聞相」。你看這個畫佛畫的,畫到光頭的,他就題一個「羅漢圖」。什麼是羅漢圖?一定是光頭的,沒有頭髮的,現聲聞相,那麼「聲聞乘」就叫做「小乘」。

  其實在原始時代,佛陀所講的理,最開始講的,就是「苦集滅道」--四聖諦,最後結束講的也是「苦集滅道」--四聖諦。這個當初都是小乘,最主要小乘要做什麼呢?是要斷自己的煩惱。很簡單!小乘就是「自了」,你自己去斷自己的煩惱。如何去斷自己的煩惱?就叫你去瞑想。因為在這世界上,一切物質的現象,非常的複雜,「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」會迷惑眾生的心。這心,馳於外境,心經常跑到外面去,跑到外面所有的境界裡面去,你不會懂得「返觀自照」,不會內省,「內省」就是先看住自己的心就叫「內省」,那麼你這個心,始終沒有內省,沒有往裡面看,心只是往外面看,所以佛陀祂教我們,你要自己看住自己的心,「返觀內照」,經常觀照自己的心。那麼怎麼樣子觀照自己的心呢?就是叫你去靜坐,去瞑想。佛陀祂在說完法的時候,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心得,然後到樹底下,到岩洞裡面,到水邊,到山崖,自己靜靜的去打坐,自己去做內照的功夫,自己去看看自己的心。那麼「苦集滅道」,在心經裡面我已經講了,其實是「集苦道滅」。就是知道眾生是苦的,把這個「苦」,「集」中起來,就知道怎麼樣想要去修行,那麼就開始去悟「道」了,最後就進入「寂滅」。就是這個方法,佛陀講的。其實祂講得最多的應該是小乘,而不是大乘。所以佛陀時代,他的十大弟子都是大阿羅漢,那五百羅漢都是大阿羅漢,所有出家的都是阿羅漢,都是修「苦集滅道」的。那個時候還沒有所謂的「大乘」,這些思想還沒有流傳。最重要的,那個時候就是要自己先了自己的煩惱,煩惱能夠了了,這才是佛法的基礎。

  那麼「小乘」跟「大乘」之間啊,現在的「大乘」就流傳到中國大陸,中國流傳到台灣,到高麗,到(日本)JAPAN,現在就是流傳在這一帶。那麼「小乘」就是流傳到泰國最多。而「小乘」跟「「大乘」之間,也是經常互相批評的,因為小乘本身只是重視個人的了生脫死,沒有做大乘的工作,所以大乘批評小乘「只是一個自了漢」。而小乘批評大乘,「你們講的是空花水月」。空花,空中的花雨一樣不實際。

  事實上,這兩個乘,應該是「一乘」,因為我們行者應該要有小乘的基礎,再來做大乘度眾的工作,大小乘不應該分的。大乘為大,但是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礎。你斷了自己的煩惱,再來以自己的經驗去廣度眾生,這樣子才是對的。所以任何一個行者都不能批評小乘,因為原始時代,佛陀所傳的其實都是小乘的法,那麼大乘菩薩的法完全是在三昧裡面所傳授的,都是佛陀本身所傳授的。大小乘不應該分別,一個是基礎,一個是發揚、弘揚。所以我們講起來,小乘根本就是打地基,一棟房子的地基;那麼大乘就是一棟大樓的本身,地基也是很重要的,沒有地基何來大樓!大樓一定要有地基建造起來才會堅固。所以,大乘批評小乘,小乘批評大乘,這個都是不對的,大小乘其實是「一乘」。

  那麼再談「金剛乘」,金剛乘就是今天我們真佛密教裡面所修習的,我們現在所學的,正是「金剛乘」。「金剛乘」是--佛陀已經不在了,龍樹菩薩到南天竺開鐵塔,由金剛薩埵本身傳承給龍樹菩薩,龍樹菩薩才把「金剛乘」弘揚。但事實上,龍樹菩薩並不只是弘揚「金剛乘」,祂可以講是八宗之主,祂有八個宗派,都是以龍樹菩薩做為一個開始。佛陀在世的時候,有沒有講「金剛乘」呢?事實上,在所有「金剛乘」的經典裡面,佛陀也同樣入三昧,化現「勝樂金剛」,那麼「勝樂金剛法」,包括了所有的、很多的金剛法,也是佛陀本身在世的時候,進入「三昧地」裡化現金剛,所傳下來的金剛法,這個「大乘」跟「金剛乘」,都是這樣子流傳。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,他也曾經講過「金剛乘」,並不是佛陀從棶就沒有講過金剛乘。雖然金剛薩埵本身,是從大日如來那裡,由大日如來直接有「大日經」跟「金剛頂經」兩部,「胎藏界」跟「金剛界」兩部,這樣子弘傳下來。

  「金剛乘」的源流雖然是這個樣子,事實上,佛陀在世的時候,曾經入三昧,也化現「勝樂金剛」,所以「金剛乘」也是佛陀本身所授記的。

  現在有很多人,把「金剛乘」(就是密宗)也列入「大乘」之中,事實上應不應該列入「大乘」之中,是應該有所分別的。因為「金剛乘」,是修「身口意清淨」,跟「氣脈明點」的方法。就因為修了「氣脈明點」,才被佛教大乘跟小乘批評金剛乘是「外道」。為什麼說是「外道」呢?它的重點在哪裡?因為它其中有一部份的法,是修這個身體的,佛教本來是講「唯心」,完全依「心」,「一心生萬法」,「萬法唯心」,講的就是這個「心」字,你只要偏離了這個「心」就認為是佛教的外道;但是因為「密宗金剛乘」裡面,談到「身」,所以「金剛乘」被批評成為「外道」。

  然而,我本人認為,「心」是在「金剛乘」裡面,是跟所有的佛教徒一樣的,都要修這個「心」的;因為我們修「四加行」、「上師相應」、「本尊」,都是在修這個「心」跟所有的佛教一樣,完全是在修「心」,根本就沒有差別。金剛乘的開始,「身清淨,口清淨,意清淨」,把三業轉成三密,「身口意」三密化為清淨,完全就是一種清淨法,跟所有的佛教徒所修的法是一模一樣的。

  但是金剛乘很特別的,它就是也注重「身」的修行。為什麼也注重身體的修行呢?因為金剛乘認為一個人的身體是修行的基本,你要把自己身體裡面修得非常的健康,把身體保養跟訓練的非常健康,利用自己的身體去修行。「氣」,由有形的進入無形當中,以「身體」跟「心」,去相應宇宙意識的「大心」。金剛乘的做法跟一般的顯教的做法,就是有這樣的一點差別。

  所以呢,我們也是修「氣」、修「脈」、修「明點」。那麼在內法裡面,就有三個大法出現,一個就是「無漏法」,主要是講自己的身體,身心無漏。一個就是「拙火法」,使自己的生命元素,產生熱量。一個就是「明點法」,以「明點」為佛,然後利用「明點」跟宇宙的「明點」,互相相應,使自己成為本尊的佛,由有形的明點,去化為無形的明點,去相應宇宙意識,這「宇宙意識的心」可以講就是「真如」。於是「金剛乘」的奧妙就比一般的顯教奧妙更加的秘密,所以才叫「密宗」,「秘密宗」。那麼「氣、脈、明點」的修行是「金剛乘」所擁有的,它特別是用身體生命元素跟它的明點,結合起來的一種修行,這是一種很特殊、很技巧的修行方法,是一般顯教所無的。

  「金剛乘」本身特別重視身體的修行,認為「身體」跟「心」,是「不二」的,沒有別的。事實上,我自己本身也是如此認為:你的身體只要修行到一定的境界,有形的境界已修夠了,由「身體」的修行,再要能夠相應到「心」的修行,由「心」的修行又可以進入到「空無」、「虛空界」、「宇宙意識」的修行,這裡就是一條「由有變成無,又由無化為佛」的一個修行的過程。

  外人批評金剛乘,修「氣、脈、明點」,是「外道」,他們是不懂的。「身體」跟「心」原來是一個的,不是兩個,雖然身體是物質,心是心靈,物質跟心靈其實是可以結合的,物質分到最後也是心靈,這宇宙本來就是一個大心。那麼由這個大心裡面,再分出來變成一種有形的物質,把物質分析到最後的時候又是大心,所以,佛教裡面講「萬法唯心」。「萬法唯識」,「萬法唯心」,其實這都是真理。

  但是我們不用執著,「身」、「心」,哪個是「正信」、「外道」,這個倒是不要執著的,因為其實你的目標都是一樣。所以大乘、小乘、金剛乘,其實都是佛法,並沒有什麼分別。

  剛才討論的就是講這個三乘,「大乘」、「小乘」、「金剛乘」,這裡講到--「諸菩薩於大乘中」,「大乘」本來就是「菩薩乘」,講到「菩薩在大乘中如何發清淨心,如何遠離諸病,而能夠遠離一切煩惱、病苦的方法。」文殊師利菩薩期望佛陀能夠在光明三昧禪定之中,跟所有法會的諸眾生講這些東西。
   
  嗡嘛呢唄咪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