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【釋經文】(七十一)

  『善男子,一切如來妙圓覺心,本無菩提及與涅槃,亦無成佛及不成佛,無妄輪迴及非輪迴。善男子,但諸聲聞所圓境界,身心語言皆悉斷滅,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,何況能以有思惟心,測度如來圓覺境界,如取螢火燒須彌山,終不能著。以輪迴心,生輪迴見,入於如來大寂滅海,終不能至。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界生,先斷無始輪迴根本。善男子,有作思惟,從有心起,皆是壟妄想緣氣,非實心體,已空華,用此思惟,辨於佛境,猶如空華,復結空果,展轉妄想,無有是處。善男子,虛妄浮心,多諸巧見,不能成就圓覺方便,如是分別,非為正問。』

  我們今天再來談圓覺經。先唸一段經文。『善男子,一切如來妙圓覺心,本無菩提及與涅槃,亦無成佛及不成佛,無妄輪迴及非輪迴。善男子,但諸聲聞所圓境界,身心語言皆悉斷滅,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,何況能以有思惟心,測度如來圓覺境界,如取螢火燒須彌山,終不能著。以輪迴心,生輪迴見,入於如來大寂滅海,終不能至。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界生,先斷無始輪迴根本。善男子,有作思惟,從有心起,皆是壟妄想緣氣,非實心體,已空華,用此思惟,辨於佛境,猶如空華,復結空果,展轉妄想,無有是處。善男子,虛妄浮心,多諸巧見,不能成就圓覺方便,如是分別,非為正問。』
 
  這一段經文也很長,而且把昨天我們所問所答的,全部都否決掉。昨天我講完了,不是問大家聽懂沒有?我不知道問那一個,蓮翰,還有呢?蓮嶝,還有呢?我記得好幾個啊!哦,有問曉光,也問登霄,問了好幾個人。那麼他們都說:「聽懂了。」結果,不懂的是誰呢?不懂的是我。(師尊笑!)我還是不懂,你們都懂啦!你們都是佛啊!我不懂,我是菩薩,比佛還低一級。

  這一段經文啊!我剛才唸了一下才知道,不應懂。假如你昨天回答,師尊講的我不懂,標準答案;假如你懂的,表示你不懂。你就是講說,我確實不懂,表示你自己本身是實語者,講實在話的人。因為佛陀在這個經文裡面講得很清楚。尤其後面哦!最後一句,非為正問;金剛藏菩薩問佛陀三個問題,佛陀講,非為正問,就不是正確的問題,不應該有答案。不是正確的問題,你這種問法,是有分別的問法;既然不是正確的問題,你就不應該答。回答的都是錯的,你就講不懂,不知道,就對了。

  因為佛陀這樣講:「善男子,有作思惟」,你用腦筋去想的;「沒有心起」的,從你的心,用你的思惟去想,都是六塵(眼,耳,鼻,舌,身,意,色,聲,香,味,觸,法。)妄想緣氣,非實在的心。用這一種思惟啊!去分辨佛的境界,如來的境界,是空華,是空中的花,復結空果,是空的答案;空的問題跟空的答案。「展轉妄想,無有是處」,沒有什麼益處的。用「虛妄浮心,多諸巧見」,就是金剛藏菩薩這二個問題非為正問,用分別的方法,非為正問。釋迦牟尼佛根本也沒有解答這個問題,祂沒有答這個問題,是我們從祂的比喻裡面拿出答案;事實上根本沒有答案的,有答案是錯誤的,沒有答案才是正確的。

  所以,佛陀很厲害的,只要問祂,祂當然知道,祂不能講不知道。只要祂講你問的問題不是正確問題,根本就不會有答案的,大家都靜靜的。不過,為什麼是這樣子呢?祂有祂的道理,祂說,聲聞乘,我們知道這個佛,菩薩,緣覺,聲聞,四聖界,聲聞乘,也是超出輪迴的哦!四聖界都是不輪迴的。祂已經修行到圓滿的界,聲聞乘,修行到圓滿的境界,身體跟心語言,通通已經斷滅了,還不能夠親證到如來本身所現的涅槃境界,更何況是我們凡夫用思惟的心!去測度如來的圓覺境界呢?根本是不可思議,不可測,不可說的。

  我記得以前在台灣,夏天的時候,那時還沒有都市,都住在鄉下,晚上有螢火蟲。牠們這樣飛啊,很多螢火蟲在飛。佛陀比喻說:你抓一隻螢火蟲,拿螢火蟲去須彌山,祂說你們現在都說懂了,都知道答案了,就好像一隻螢火蟲去燒須彌山,那個須彌山怎麼會起火呢?不可能的事,終不能著!現在我們都是在六道輪迴之中,我們現在是在人道,都是有業障的;用輪迴的心啊,生輪迴的見解,就是六道輪迴的這一種見解。入於如來大寂滅海,想要測知如來的大寂滅海,終不能至,不可能到的。

  所以你說,我們那些標準答案,無明根本就沒有,什麼時候開始有無明?不一定,對不對!那麼眾生為什麼是有無明?又本來是佛呢?答案就是說,金礦裡面煉金。這佛陀自己講的,那比喻是這個樣子,但是祂沒有答哦!我講釋迦牟尼佛祂並沒有答這三個答案的,而是我自己的見解。但是祂比喻,這個是用螢火來燒須彌山。

  我們今天研究這個圓覺經,佛陀的意思是講最高無上的覺悟,圓覺的境界是不可測,不可說,難思議,沒有辦法用身心語言去明白的。你說聲聞,那麼高的境界,四聖界之一,祂還不能夠去親證如來本身的涅槃境界,所以我們怎麼能夠知道呢?

  所以蓮翰講,我明白了;登霄法師說,他也明白了;蓮嶝也說,我明白了。對不對!只有我一個人最聰明,因為我愈講愈糊塗,你看,剛才我糊塗到,我有沒有做供養我都忘了。我真的是坐忘,不是給你白問的哦!因為我做過,我就忘了;其實我供養什麼,我都忘了,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。

  你們知道,我剛才供養什麼?你們當然不知道啦!因為你們不能測知我的供養境界。我剛才可能是供養這兩個木瓜,這幾個木瓜,因為我不知道自己供養什麼?當我回頭去看這幾個木瓜的時候,我才想,唉呀!剛才可能是看到木瓜,供養木瓜。(師尊笑!)有時候,我明明供養過啦!你們知道我結供養印啊!唸供養咒啊!居然一剎那之間把自己做過的事情忘了,這是糊塗。

  那麼,我從佛陀的兩個比喻當中,取出祂的答案。這是螢光,螢火之光!不是真正正確的答案,只是用思惟的心去想,可能就是這種答案去答。所以,昨天這三個答案都有人答,是佛非佛,是或不是,模棱兩可,答而非答,問而非問,我自己都迷糊了。有的像慧君也有答吧!(師尊笑!)她答「無明」,本來就沒有的。啊!很聰明,答得很正確。哇!很厲害!但是,也是用你的思惟心去想出來的。好像師母也有答是嗎?我看也是用思惟心去想出來的。

  所以,佛陀講,「用此思惟,辨於佛境」,你用你的想法去分辨佛的境界,就好像是空中的花,結空中的果,都是不實在的。這樣子展轉妄想,無有是虛,沒有什麼好處的,都是巧見,都是巧妙的一種見解。

  金剛藏菩薩所問的非為正問,不是正確的問題,所以佛陀把金剛藏菩薩所問的這三個問題,全部給祂否決,把它Cancel。Cancel是正確的,以後師尊問你們什麼問題,你們就講Cancel(師尊笑!),把我的問題就Cancel掉。非為正問,不是正確的問題,啊!我就死了。

  我覺得,佛陀祂講這一章,我也搞不清,到底什麼是問,什麼是答。因為這個非問非答嘛!非問,好像有問,也好像沒有問;好像有答,也好像沒有答。這個就是,不要叫你去思惟,因為你思惟也是凡夫的思惟,那叫我們怎麼修呢?可能以後會有答案,現在還沒。

  這當中有一個問題哦!「一切如來妙圓覺心,本無菩提及與涅槃」,是沒有什麼菩提的,也沒有涅槃的,也沒有成佛的,也沒有不成佛的,也沒有輪迴的,也沒有不輪迴的。這個境界太高,像這種境界不是凡夫能夠去測度的,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夠想像的,這就是真實的佛的境界。

  有時候想一想,了解佛的真理,不是那麼容易的,禪師們在對談當中也是這樣子的。好像有人問這個禪師啊!有問有答,是當然。有問,我問你們,你們回答,這是當然的事情;那麼,無問無答呢?沒有問沒有答,我不問你們,你們也不回答,這是當然的事。

  那麼,也有人問:以前達摩給二祖換心,那麼二祖就安心了,因為達摩給二祖換心嘛!那麼,二祖以後就安心了。有人問禪師:「你今天升坐說法,是做什麼呢?」這個禪師回答:「是胡蘆換pu ya(台語發音,是胡蘆之意)」(師尊笑!)葫蘆去換pu ya,什麼意思?他們都沒有正確回答,都沒有按照正理這樣子回答。pu ya,不是葫蘆嗎?葫蘆不是pu ya嗎?它們是同樣的。他意思是講,我今天升堂說法,是葫蘆換pu ya,其實葫蘆就是pu ya去做的,對不對?葫蘆就是pu ya嘛!它的形狀像葫蘆。也就是說,依樣畫葫蘆,跟著達摩祖這樣子,再給眾生換這個心。

  這禪師的答話啊!都是用一種比喻,契入你的心,讓你有所啟示,有更深一層的見地。佛陀講到最深的境界。祂說,「沒有菩提,沒有成佛,也沒有不成佛,沒有輪迴,也有輪迴,沒有輪迴,不是有輪迴。無妄輪迴及非輪迴,沒有虛妄的輪迴,及不輪迴。」愈看愈糊塗。所以啊!你們學佛要小心,學佛真的要很仔細的,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,都是很高深的,太深奧了。

  我昨天講,你去學佛,學到心如止水,在海邊看到水,都是靜止的。那麼你心也很靜止的,也很平,那麼你覺得無事可為,沒有事情可以去做,覺得無事可以產生一種樂趣。昨天講的,你就「噗通」一聲跳下水了,這個也是不可以的。

  我認為你學佛學成了,你是一個金子。佛陀比喻,你是一顆閃耀的黃金,但是你處在這個娑婆的世界,你仍然是一塊閃耀的黃金。你的本質啊!佛的本質是不變的;但是你應該以這個本質啊,以佛的本質來無為而為,有所作為。也就是說,你的本質不變,但其他的作為你都還是可以做的,這樣才能夠產生人生的樂趣。

  一個明白真理的聖賢,處在娑婆世界,祂什麼事都可以做的。只要產生樂趣的事情,祂都可以做的;但是祂保持了清淨圓覺的那顆心。所以你說,旁的小孩子很快樂地捉魚,捉蝦,你也可以去捉魚,捉蝦,你會產生那一種樂趣,但是你仍然保持了圓滿覺悟的心。

  好像前幾天早上我們去閃米密西湖餵鴨子,大家想一想,到湖邊去餵鴨子,你說有什麼好?你不過是跟著大家坐車子去,車子開到park parking停下來,那麼就走路到湖邊,大家就洒一些食物,餅乾給鴨子吃,那牠們吃完了,你去看看湖,湖水,很好,你看那個山,很好,OK。結束了,回來,回到parking的地方上車,車子一開回來,去了等於沒有去啊!你回來了,剛才做什麼?餵鴨子,幾個人坐車,洒餅乾,鴨子吃餅,看水,看山,那回程,又坐車子回來。餵鴨子,對一個聖者講起來,有什麼益處?空的,是空的。餵鴨子以前,跟餵鴨子以後,平等,你的心不起什麼變化。但是你餵鴨子當中也有樂趣啊!對不對。這個就是你要做的,你洒了,看鴨子在那邊搶,哇!在那邊吃,哇!很高興。他們吃飽了,很樂,我們也很樂。

  為什麼你會產生一種樂趣出來呢?其實在聖賢的眼中看起來,這是一個微小到幾乎產生不了什麼樂趣的事情。看水,看山,看瀑布有什麼好!像蓮翰上師,他根本不爬山的,我每一次請他去爬山,他都不去。你說出去郊遊,出去遊玩,他那裡肯啊!他也不肯去的。他應該稱為不肯去菩薩,我們知道那個海普陀山有不肯去觀音啊!你叫他什麼,不肯去;叫他去爬山,那有可能請得動他。你說看場電影,他那有閒功夫去看場電影。對不對!你說我們溫哥華菩提雷藏寺的。甄三元上師,請我們去雪山一日遊;一小時遊,他都不肯,何況是一日遊?你說請他去Japan玩十八天,這那裡肯?一天都不肯啦!十八天太浪費,才不肯。他唯一比較肯的就是吃宵夜。這不肯去菩薩啊!什麼都不肯的。對不對!這很難請得動。怎麼辦呢?他要聽這個圓覺經。

  事實上,他保持了他本身聖賢的那一顆金子,他的中心是不動的,沒有錯,但周圍的你都可以動的。但是你這個圓覺的真心啊!要不動這是聖賢的做法,你不能永遠涅槃啊!對不對!要旋轉嘛!要無為而為。「無為」就是圓覺的真性;「而為」呢?就是啟大用,旋轉。

  所以人家講,師尊喜歡登山,我為什麼要登山?第一個要運動。第二個要看山,要把自己融入山;你知道山是動的,你以為山是不動的嗎?山事實上動的,它都是在變化的。你看彩虹山莊的那座山,每一天都不同的,它都是在變,像是在衣服的。它每一天都在變的,每一個時刻,早上,中午跟黃昏的時候,那個山的形狀啊!根本不一樣!你進入山的心中,要融合自然。

  我喜歡看水,你要融入湖裡面的。我會游泳的哦!我跳到閃米密西lake裡面,去聽湖的聲音!那湖的聲音是ceaya ceaya ceaya那種聲音啊!那湖裡面有的。你稍為扶著碼頭的竹上這樣子拉一下,身體被水整個沖得都是斜的,你連直的拉都拉不住的,那個暗流很強的;我曾經在裡面潛水,游到閃米密西lake的中心再回來的。

  看瀑布,你說瀑布有什麼好看?瀑布就是破布嘛!(師尊笑!)一條白布從虛空中這樣子下來。你要去體會瀑布的那個形狀,它激起的這個浪花,瀑布的腳步聲,瀑布有腳的,它會動的。山也會動的哦!山也是有腳的哦!你知道山往那裡走嗎?你要看它的氣啊!往那裡走的。這個就是要去體會這些自然的東西,要去融合,像我們處在眾生之中就是要這樣子。

  你知道,每一個人都是動的,每一個人都是有緣體,都有磁場的。你處在眾生之中啊!你要應用你自己本身聖賢的本質,去感化眾生的身體跟心,這也是渡眾生啊!所以不管你是靜的,動的,都是一樣的,都是要這樣子。

  有時候!你到外面登山走走,去看水,看瀑布,其實也是在修行的,並不是靜的時候才能夠修行,動的時候我們也在修行。

  像我在練眉心輪,在練喉輪,在練心輪,練臍輪,練密輪。其實我在走動就是在練密輪,在登山!就是在練臍輪的。一樣的,五輪整個都是在運動的,身體都是在運動,那也是在練功啊!同樣的道理,佛陀所講的真理,是隱藏在日常生活之中,任何處都是真理。修行當然不要執著一門,要有多門,多種方向,行,住,坐,臥,去看山,看水,看瀑布,都是在修行,要這樣子好好去體會。

  佛陀講了很多的定法跟不定法,今天我覺得祂講的這一段,是講不定法,雖然祂舉兩個比喻,我們從比喻裡面取出答案出來,也只是螢火蟲而已。凡夫的心啊!是沒辦法去測度如來的境界,主要的是這一點。今天就講到這裡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