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【釋經文】(四十七)

  『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普賢汝當知,一切諸眾生,無始幻無明,皆從諸如來,圓覺心建立,猶如虛空華,依空而有相,空華若復滅,虛空本不動,幻從諸覺生,幻滅覺圓滿,覺心不動故。若彼諸菩薩,及末世眾生,常應遠離幻,諸幻悉皆離,如木中生火,木盡火還滅,覺則無漸次,方便亦如是。』

  我們今天再談「圓覺經」。『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普賢汝當知,一切諸眾生,無始幻無明,皆從諸如來,圓覺心建立,猶如虛空華,依空而有相,空華若復滅,虛空本不動,幻從諸覺生,幻滅覺圓滿,覺心不動故。若彼諸菩薩,及末世眾生,常應遠離幻,諸幻悉皆離,如木中生火,木盡火還滅,覺則無漸次,方便亦如是。』

  那麼,這跟第一章是佛陀的習慣啊!衪把整個解釋完了以後啊!這個法說完了以後啊!都要重申此意。用偈的方法,把精要的,全部重新再講一遍。等於把這個重點啊!重新再提示出來,那麼這一章很重要。

  那麼這一章也是很高的無上智慧在裡面的。佛陀呢?在講這一章當中啊!衪明目的指示出來。

  「為什麼用幻生,用幻法,來修幻心。這樣子有什麼意義?」另外修行的入,到底是誰?那麼真正能夠修出這個真實意義在那裡?

  衪解答了很多的這個問題,就在這一章裡面,我們曉得啊!學佛有的時候也會有偏。為什麼偏呢?他會偏向某一部份,不能夠圓滿。在印度啊!一般來講,有的是偏向於這個「智」,「智」就是「智慧」。很多修行人,都偏向於智慧;那麼也有很多修行人,偏向於「慈悲」。那這兩個啊!我們稱為「兩足尊」,佛陀是「兩足尊」。兩足尊是什麼呢?衪既然又有很大的智慧,但是衪又有很大的慈悲,你偏向智慧啊!很容易也會患毛病,你偏向於慈悲,也很容易患毛病。

  偏向於智慧患什麼毛病呢?應該講就是患了「空」病。「空」,「空」也是病的。當你智慧到無上的時候,你了解到「空」了,你就覺得很灰色,很灰色了。這個灰色的念頭產生出來,覺得這個肉身,沒有意思,是幻身,遲早要完蛋的,四大假合,遲早要分離的。

  那麼所有的佛法,也都是虛幻的,但都是方便。佛法本身就是一種方便,那麼他又了解到空性,這個虛空的虛空,空虛的空虛,一進入以後,就進入「頑空」。很容易進了「頑空」的狀態,進了頑空狀態的時候啊!就覺得萬念俱灰,會走入「斷滅」之相。「斷」,就是說,一切通通都消滅了,包括你的身體。虛空,佛法,一切的一切,通通產生隔離,斷滅,消滅之相,這個也是很危險的,修到最後就變成「頑空」。

  整個通通都是,他認為整個宇宙上下四方包括自己,完全是虛幻的。那這當中啊!產生不了一點的樂趣,就變成灰色。那麼行者走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啊!他就會整個通通消滅掉,好像太空船啊!進入這個無邊的黑洞裡面一樣什麼都沒有了。無窮無際的黑洞,這是追求智慧的人,到最後,進入「頑空」的一種結局。就像我們唱歌一樣,就是「無言的結局」,沒有什麼好說的,這個結局也就是沒有結局。是結局,也是沒有結局,這個結局很長,無窮無盡,進入「頑空」,消滅了。這個也不好的,這不是好現象。

  所以佛陀是「兩足尊」,衪還要帶有一種「慈悲」。你偏向「慈悲」也是錯的,你知道「慈悲」是以什麼為出發點嗎?以「眾生相」為出發點。衪就是,「哦,眾生太苦了,衪要去幫助眾生,大慈大悲。」就是經常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眾生所有的苦難,衪這種悲心是不得了的。一聽到那裡火災了,衪就痛哭流淚,哭啊!傷心啊!所以趕快去幫忙,那裡地震啊!衪也痛哭啊!隔壁死了一個人!他也哭,他家人死了,他也哭,別人死了他也哭,這個就是「大慈大悲」。但是他有「我相」,「我」的相,他「慈悲」心是「有我」來出發的。但是他為了眾生,就有了「眾生相」,這個很容易入「悲魔」,進了慈悲的魔,太慈悲了,變成一種悲魔,而沒有理智。所以救眾生有時候是這樣,要滲一點理智下去,不是完全沒有理智的。

  全部都是施捨,一切都是佈施,完全沒有理智的,反正看見人家痛苦,他就悲傷,這也會進入灰色的,所以會進「悲魔」。這個太慈悲啊!可以講還有一個「我」字在當中,有理智的,太修智的,他容易證「空性」,但是失去了這個「悲」;但是太慈悲了,不太容易修證「空性」。因為當中有一個「我」字,跟「眾生相」在裡面,這兩個都是偏的。

  所以佛陀本身來講,衪注重「理智」,但是衪也注重「慈悲」,這個才叫做「兩足尊」。這個衪是重視的,所以衪很平衡,我覺得佛學啊!也是一個「平衡學」,佛學本身就是一個「平衡學」。

  所以有「入中論」。「入中論」,就是走在這個中道上,不偏的,不偏這個北極!也不偏這個南極!它是走在中道上。佛學印證這個禪定,像我們在坐禪啊!打坐啊!其實要入「中」才能夠入三摩地,很簡單的,你太累了:「我一定要入三摩地」,「我一定要入三摩地,我一定要入三摩地。」你這樣子怎麼入三摩地呢?你要鬆一點啊!對不對!你精神繃的很緊。哇!精神很振作,哇!剛氣很足,很清醒,很清醒,你入不了三摩地,太清醒了,太剛了,太猛,沒有辦法入。為什麼?因為你太活潑了嘛!你細胞都在那邊活潑嘛!你怎麼入三摩地呢?好!我去鬆一點,這樣子。鬆,穿寬鬆的衣服,先去洗一個澡,這個輕鬆一下。然後整個人通通都鬆了,就睡著,就打呼。這打呼很厲害的,每一次,我看到我們弟子當中,有幾個經常只要叫他入三摩地,他就來了,馬上釣魚,這個太鬆了,這不是「坐忘」哦!是疲倦哦!你鬆了,就是懶散了,放逸、鬆弛,你也沒有辦法入三摩地。所以禪定是在你不緊不鬆之間,就在「睡著」跟「清醒」之間,不緊不鬆之間,這個是合乎於中道的。

  所以我們不要太理智,太理智進入「頑空」,也不要太慈悲,我是不能夠這樣子講。慈悲也要加一點理智,否則進入「悲魔」,經常流淚啊!為眾生流淚,眾生流淚一定是「有我」,有「眾生相」,那你完全「無我」,「無人」,「無眾生」,「無壽者」,你就進入「空」。印證「空性」,那你印證了空性啊!理智上很有,慈悲心不夠,進入「頑空」不好的,所以這個佛學真的是很奧妙的。

  佛陀在講啊!「二木相因」,「鑽木取火」,都是,兩個都是木,當中升出火。今天啊!佛陀教我們,用這個虛幻的佛法,用虛幻的身體,去修出這個佛性。這個就是佛陀本身的在這一章裡面的回答,誰在修行?就是「佛」在修行。

  那麼就用虛幻的法,及用虛幻的身體來修,就是為了修出佛性,能夠修出佛性的。有很多人講,上次也問了,你的身體既然是假的,佛法也是虛幻了,為什麼要修行呢?這普賢也是這樣子問佛陀的,為什麼要我們修行呢?還不是虛幻嗎?但是就是因為能夠修出佛性。

  「佛性」是什麼?是無上的智慧啊!我們這個身體有沒有用?在密教講,我們身體是有用的。在顯教講,身體是沒有用的,顯教認為這個身體管他去,密教就要重視這個身體。為什麼要重視這個身體呢?只有兩個意義你須要重視,你有了這個身體啊!你才能夠去得無上的智慧。

  因為你身體很健康,身體很圓滿,你腦筋很活,一切的器官很健全,你記憶力好,理解力好,你讀經,學法勤,有精進力,很威猛,你用你這個身體,得無上的智慧,去印證佛性,這個身體才變成有價值。再來,你幫助人家快樂,慈悲,對不對!剛才講的是,「智慧」,現在講的是「慈悲」。眾生有難生病了,你給他藥,他飢餓了,給他飲食,他沒有房子住,蓋房子給他住,你讓他得到快樂,讓他身體得到快樂,這個是「慈悲」。這個身體是有價值的,給別人快樂,你這個身體才顯出價值出來。別人得到你的快樂,你的身體才顯出它的價值出來。

  假如今天師尊啊!老是生病,經常感冒,頭暈,偏頭痛,骨頭酸痛,坐又坐不住,氣喘,這個斜眼(無邪眼如來)斜眼,啊這個鼻子啊!鼻竇炎,耳朵耳聾,這個眼睛瞎啦!頭髮全白啦!反正什麼毛病都有了。你說,我還能夠坐在這裡說法嗎?你看我都看的不順眼。對不對!「這個糟老頭,全身都是病,渾身發臭,他還講什麼佛法,我看了都不順眼。」「你要說法,也能夠叫你不要感冒,不要咳嗽啊!你才能說法啊!」你在每一次要說法以前,先來幾聲下馬威啊!先咳嗽幾下,大聲咳幾下把痰吐出來,人家都嚇跑了。所以一個法師,精神好,體力好,他勇猛精進,他會得到自然產生一種大威德之相。講到「大威德」,我就講到今天早上我練金剛拳。

  今天早上我練金剛拳,這個護法,「大威德金剛」來了,哇!衪把我帶到哪裡去啊!帶到大洋,海洋的中心,哇!叫我練這個「暖」法。「暖」,就是「溫暖的法」,「溫暖」你們不要會錯意哦,不是什麼「三溫暖」,它是「暖法」,全身啊!發紅發熱那個電極,那個幾千幾萬的瓦特,power產生那個力量的方法。我就在這邊練,這邊練啊!人在這邊練金剛拳,人早就在海洋的中心,把那個海水啊!都變成滾燙的。然後掀起大洋的波濤。哇!那個海浪啊!掀得很高,海水弄的非常的熱,很燙,正練得很高興的時候,突然間龍王來了。衪說,我們都熱死了,我跟龍王是很好的朋友,怎麼可以讓龍王熱死呢?我說,「哦!馬上休息,馬上休息。」這樣Say sorry啊!我不知道一下子在海洋練這個「暖法」,居然是大波濤,居然發出千萬的熱能出去,使龍宮都好像在裡面的龍王全部都中暑,那是今天早上的事情啊!所以這個護法本身啊!有大威德的力量,金剛拳本身所發出來的力量也是無窮無盡的。

  有證量的上師啊!他本身可以經常的這樣,在練金剛拳之中啊!移地換形,能夠做種種的這一種證量的這種現象出來。但是在這裡,我們也要曉得,雖然我們在練金剛拳,是陽剛之氣,但是陰柔方面啊!就等於慈悲,也要兼顧到陰柔。你的陽剛之第啊!不能傷害了慈悲,所以在海洋裡面練金剛拳的時候,要顧到龍宮的本身的,那些龍族,我們也要慈悲衪們。應該,以後就請這個大威德要練這樣子的「暖法的金剛拳」,應該帶我到北極的冰山去,北極的冰山啊!像那個Superman一樣的,加上冰山,水晶裡面哪,這樣子練才可以。不過也不可以,好像把北極的冰都融化的話,聽說這整個地球都要淹水了。是不是,這樣也不好,我搞不清楚應該到哪裡去練。

  佛陀本身講這個經文,所以要叫你,有虛幻的就要離開,要離開虛幻,要遠離虛幻。最後啊!單刀直入,你「無我相」也是很好的,「無我印」,「三法印」之一的「無我印」。我講過什麼事情用「無我印」來印的話,你就會得自在,就會得解脫,你說以智慧來講,「無我」也是很高的智慧,那麼「無我」最容易印證「空性」。剛才講到「慈悲」,你太慈悲了,用「無我」印來印,也是很好的。你去盡力去行善,去慈悲眾生,但是你也是用「無我」,既然「無我」,就沒有名相,對不對!既然「無我」,你就不去求這個名啊!求這個表面上的,這些表現啦!你就不求了,那麼你心理就很平安。你雖然行慈悲,但是沒有名相,這就是用「無我印」去印慈悲。

  你用「無我」呢,既然可以印證「空性」,但是呢,也可以印證了「慈悲」。總之,慈悲也不會傷害到自己,那麼講魔呢,其實魔只要一碰到「無我印」的話,魔也是虛空,魔本身也是虛幻的,只有「無我印」,應用出來了,魔才會變成虛幻的。

  你自己本身已經「無我」了,魔根本沒有辦法來害你,無我可附,連魔都變成虛幻的。再談到佛陀講的,完全是一種幻法,佛法本身是虛幻,你自己的身體也是虛幻,但是以虛幻來修虛幻。我們曉得,虛空是虛幻,不能入「頑空」,我們曉得,快樂也是虛幻,不能有永遠的快樂,快樂都是很短暫的,沒有恆久的這種極樂。那麼,虛空本身是空幻的,快樂本身也是空幻的,二者之間啊!你也要調在中間,這個是另一種修行。另一種修行就是說,你不能偏向於「空」,那麼也不能偏向於「樂」,假如是「空」多了,你就要接近於「樂」,「樂」多了,你就調到「空」。站在中道之間,那麼產生了「佛性」,這是一個修行的方法,所以智慧跟慈悲的中間,就是「佛性」。「空」跟「樂」的中間,就產生佛性,這個鬆跟緊的中間,就產生禪定。

  這個道理,就是講,木跟木之間就產生火,佛陀講的。那麼像我現在修行,我自己覺得自己很自在,你這個不偏於「空」,我本身也不偏於「空」的。我知道「空性」,印證「空性」,但不偏於空;我知道快樂,但是我不偏於「樂」;啊!我在禪定的時候啊!我本身來講,我也不緊,不是很緊,但也不是很鬆,啊!不像大家有很多人很鬆,那麼一講入三摩地,他就已經打呼了,他剛才就已經打呼了。

  我希望我們當上師,或當法師,坐在台前,千萬不要說,一入三摩地,他就已經先示範動作。(笑!)他的示範動作先出來,大家跟著他一起釣魚,(笑!)就不太好。就是說,你實在大鬆你就稍為,威猛一點;大威猛了,你就鬆一點。我們了解佛陀的偈當中所講的,「佛法是虛幻的,人生是虛幻的,以虛幻來跟虛幻一起修,可以得到真正的佛性的。」「誰在修行?」「是佛在修行。」無明跟煩惱,原來也是從佛,從一切如來那裡所生的,虛空產生了一切,那麼我們要回歸這個「空性」。只要把無明跟煩惱,給它消除了,把這些病消除了,你佛性自然產生出來,這個就是佛陀本身所講的。

  那麼有時候也不用方便,不用方便法。你直接單刀直入,就可以得到覺悟,那你假如智慧不高,你還有執著,像我昨天,我上樓,那麼蓮嶝上師在樓上,我就問他,我問他,你明白了嗎?他說,是很明白啦!但還是做不到。他說,還是有一點執著。你有執著,那你就要漸漸的去修,這個就是按照次第去把那個執著把它消除掉。運嶝還補了一句話,「天底下哪裡有人沒有執著的?」意思就是說,每一個人都跟他一樣,都是有執著的,不過事實上也是如此,你不執著的話,你就是佛了嗎?

  佛陀講的,單刀直入。只要你不執著,所有一切的虛幻,你要遠離,那麼遠離了以後,就是說,你就有了覺性出來了。你不執著種種的一切的話,佛性早就出來了,他講的話也是很對的。你們問師尊,師尊有沒有執著,我不告訴你們。(笑!)蓮嶝他告訴我,他有執著,那我有沒有執著,我不告訴你們,因為不告訴你們,你們就不知道。(笑!)好啦!今天就講到這裡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