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【釋經文】(八十六)

  『於是辨音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大悲世尊,如是法門甚為希有,世尊,此諸方便,一切菩薩於圓覺門,有幾修習?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,方便開示,令悟實相。作是語己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.......。』(經文太長,內文詳載於後。)

  今天我們再談圓覺經。關於這一章是辨音菩薩問佛陀的,而佛陀也是婆子心切,就把前一章的三種方法,一下子就變成廿五種型態。這章是釋迦牟尼佛重覆述說前面的種種方法,你們看文寫的....很麻煩,但是,假如你按照我的方法去想就對了。

  三種方法:一個是「止」、一個是「觀」,另一個是「禪」。那麼分成廿五種是怎麼分的呢?你先一直修一個「止」,是一種方法;一直修一個「觀」,也是一種方法;一直修「禪」,通通方法不變,也是一個方法。這就是三個方法,其他廿二個方法,就是在那邊輪。也有修兩個、也有修三個的,那麼顛顛倒倒,先修「止」、再修「觀」、再修「禪」,這也是一個方法;先修「止」、再修「觀」,也是一個方法;再修「止」、再修「禪」、再修「觀」,也是一個方法。就是這三個方法在輪,就變成廿五種。

  這一章完全在講這樣子,我看了這一章,從頭看到尾暈腦脹...。釋迦牟尼佛肯這樣講,為了渡眾生,真的是婆子心切。但是現在我跟你們這樣講,你們就懂得這一章,其實根本不用講,就已經結束了。就是把那三種方法,顛顛倒倒...這樣子去修就對了。

  現在我還是唸這個經文:「於是辨音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大悲世尊,如是法門甚為希有,世尊,此諸方便,一切菩薩於圓覺門,有幾修習?」最重要是「有幾修習」──有幾種形態去學這個法呢?佛陀會回答的。

  我們再唸以下經文:「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,方便開示,令悟實相。作是語己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爾時,世尊告辨音菩薩言:善哉善哉,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,問於如來如是是修習,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時,辨音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默然而聽。善男子,一切如來圓覺清淨,本無修習及修習者,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,依於末覺,幻力修習,爾時,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。」廿五種清淨的形式。

  「若諸菩薩唯取極靜,由靜力故,永斷煩惱,究竟成就,不起於座便入涅槃,此菩薩者,名單修奢摩他。」這就是佛陀講的,只修一個「止」法修「靜」的。

  「若諸菩薩唯觀如幻,以佛力故,變化世界種種作用,備行菩薩清淨妙行,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,此菩薩者,名單修三摩缽提。」也就是只修一個「觀」法的。

  「若諸菩薩唯滅諸幻,不取作用,獨斷煩惱,煩惱斷盡便證實相,此菩薩者,名單修禪那。」這個就是只修一個「禪」的。

  「若諸菩薩先取至靜慧心,照諸幻者,便於是中,起菩薩行,此菩薩者,名先修奢摩他,後修三摩缽提。」這個就是先修「止」,後修「觀」的。

  「若諸菩薩以靜慧故,證至靜性,便斷煩惱,永出生死,此菩薩者,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。」這個就是先修「止」,後修「禪」的。就是這樣子輪呀,它以後的經文就是這樣子。

  「若諸菩薩以寂靜慧,復現幻力,種種變化,度諸眾生,後斷煩惱,而入寂滅,此菩薩者,名先修奢摩他,次修三摩缽提,後修禪那。」這就是修三者,先修「止」,後修「觀」,最後修「禪」。

  「若諸菩薩以至靜力,斷煩惱已,後起菩薩清淨妙行,度諸眾生,此菩薩者,名先修奢摩他,中修禪那,後修三摩缽提。」這個就是先修「止」,再修「禪」,最後才修「觀」的,就是這三種在那邊輪。

  「若諸菩薩以至靜力,心斷煩惱,復度眾生,建立世界,此菩薩者,名先修奢摩他,齊修三摩缽提、禪那。」也有齊修的,一起修兩種。先修什麼,最後再修兩種。

  「若諸菩薩以至靜力,用資發變化,後斷煩惱,此菩薩者,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,後修禪那。若諸菩薩以至靜力,用資寂滅,後起作用,變化世界,此菩薩者,名齊修奢摩他禪那,後修三摩缽提。若諸菩薩以變化力,種種隨順而取至靜,此菩薩者,名先修三摩缽提,後修奢摩他。若諸菩薩以變化力,種種境界而取寂滅,此菩薩者,名先修三摩缽提,後修禪那。若諸菩薩以變化力,而作佛事,安住寂靜而斷煩惱,此菩薩者,名先修三摩缽提,中修奢摩他,後修禪那。若諸菩薩以變化力,無礙作用,斷煩惱故,安住至靜,此菩薩者,名先修三摩缽提,中修禪那,後修奢摩他。若諸菩薩以變化力,方便作用,至靜寂滅二俱隨順,此菩薩者,名先修三摩缽提,齊修奢摩他,禪那。若諸菩薩以變化力,種種起用,資於至靜後斷煩惱,此菩薩者,名齊修三摩缽提、奢摩他,後修禪那。若諸菩薩以變化力,資於寂滅,後住清淨無作靜慮,此菩薩者,名齊修三摩缽提、禪那,後修奢摩他。若諸菩薩以寂滅力。而起至靜,住於清淨,此菩薩者,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。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,於一切境寂用隨順,此菩薩者,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。若諸菩薩以寂滅力,種種自性,安於靜慮,而起變化,此菩薩者,名先修禪那,中修奢摩他,後修三摩缽提。

若諸菩薩以寂滅力,無作自性,起於作用,清淨境界,歸於靜慮,此菩薩者,名先修禪那,中修三摩缽提,後修奢摩他。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,種種清淨,而住靜慮,起於變化,此菩薩者,名先修禪那,齊修奢摩他、三摩缽提。若諸菩薩以寂滅力,資於至靜,而起變化,此菩薩者,名齊修禪那、奢摩他,後修三摩缽提。若諸菩薩以寂滅力,資於變化,而起至靜清明境慧,此菩薩者,名齊修禪那、三摩缽提,後修奢摩他。若諸菩薩以圓覺慧,圓合一切,於諸性相,無離覺性,此菩薩者,名為圓修三種自性,清淨隨順。善男子,是名菩薩二十五輪,一切菩薩修行如是。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,依此輪者,當持梵行,寂靜思惟,求哀懺悔,經三七日,於二十五輪,各安標記,至心求哀,隨手結取,依結開示,便知頓漸,一念疑悔,即不成就。」這個從頭把經文唸到尾,其實我可以把這個唸完呀,後面就是總結了,要火要把它唸完,唸完就了了。

  「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辨音汝當知,一切諸菩薩,無礙清淨覺,皆依禪定生,所謂奢摩他,三摩提禪那,三法漸次修,有二十五種,十方諸如來,三世修行者,無不因此法,而得成菩提,唯除頓覺人,并法不隨順。一切諸菩薩,及末世眾生,常當持此輪,隨順勤修習,依佛大悲力,不久證涅槃。」

  把這一章唸完了,經文統統唸完了。這一章意思很簡單。就是把前面講的三種方法,你修一樣也可以,修兩樣也可以,修三樣也可以,顛過來修也可以,倒過來修也可以;就是在那邊輪,就變成二十五種。佛陀講!把這二十五種方法寫成單字,寫成那個籤筒,然後在菩薩面前搖,恰、恰、恰...你要搖二十一天,不是叫你一次就搖好了,就是要求呀!在佛菩薩面前,跟祂講:「我要修這個法,那一種法跟我最有緣,這二十五種方法,那一種跟我最有緣」,然後在那邊恰、恰、恰...每天做供養,做禮拜,祈求佛菩薩的靈光下降,然後呢!二十一天以後,你就把那跳出來最高的那支籤,拿起來看,那個方法就是適合你的,這樣就是最適合你的性格去修。

 你可以修「止」就好,把念頭統統止掉,你也可修「觀」,修「幻」。那麼也可以修「禪」,直接就超越,這樣子就「大圓滿」!其中也有三個一起修,先修「止」,再修「觀」,再修「禪」或者先修「止」,再修「禪」,最後修「觀」;總之就這三種在那邊變來變去,你修兩種也好,一種也好,三種也好,顛顛倒倒統統好,就變成二十五種。那麼你去抽籤,就是求二十一天以後,抽出來那一支籤,佛陀講你就按照這個去修,你就可以得成就;因為這個最適合你的。這一章就是這樣子講而已,一下子就結束了。

  佛陀為什麼很仔細講,而且要分成這麼多呢?因為人的根器不同。有很多人,他修「止」很容易的,那些妄念,雜念,他一下子把它統統停掉,都沒有了,那麼他就適合修這個「止」。

有很多人,喜歡用他的腦筋去想,那你就修「觀」。你去想呀,念頭去想,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,地水火風四大假合,它分散了,什麼也沒有,那麼眼睛所看到都是假的,耳朵聽到也是假的,你的身體都是假的,宇宙的色相都是假的,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假的,你這樣慢慢去分析,這樣去觀想,這你就適合修「觀」。

  有些人呢!他喜歡修「禪」,他直接就超越過去,他認為統統都不一樣的,眾生都是佛,魔也是佛,眾生也是佛;不管是佛性,無性,統統都是佛;不管有沒有佛性,你有佛性也是佛,沒有佛性也是佛,不管你是什麼;好呀,壞呀,善呀,惡呀,這些對立的,聰明的,愚痴呀,怎麼樣子這些對立的,統統都是佛;不管你是佛,還是魔,統統都是一樣的,這個直接超越過去的,這種大圓滿就是「禪」。

  那麼第三:有人適合修「禪」,他適合修「禪」,因為他一下子就超越過去,那麼一下子可以回去呀,去做二十五支標籤,按照佛陀講的,二十五個標籤你去做,那麼做好以後你就每天在那邊求呀!佛陀降光,希望佛陀幫助你,選山一個修持的方法。那麼選出了以後!你就按照這個方法去修,祂說不要退哦!圓覺經裏面講,你只要依這個方法去修,一定得到成就的;但是你不能說懈怠,好像我修一修啊,有氣無力,我就半途而廢,那不會有成就的。

  佛陀講你求了二十一天,求二十五種方法當中的其中一種,你求出來,你就按照這樣子去修,就會有成就,佛陀講這個講得很辛苦,剛才我唸經文,這樣一下就過去。其實祂講的時候,祂解釋的很清楚,每一種的方法,祂都重複再講過,這是婆子心切,就是祂急著要眾生能夠成佛,所以祂才講得那麼仔細。其實祂只要告訴我們三種方法嘛,對不對!三種方法,你怎麼樣子去修,你就怎麼樣子去修嘛!祂還要把三種方法分成二十五種類形。辨音菩薩問祂,祂就講這二十五種。

  這一段經文呀!你們也可以仔細去看,其實跟我所講的都一樣的,也就是我們講的那三種方法,都已經非常仔細了。那麼二十五種方法,你把經文跟註釋再看一看,就完全可以清楚明白。

  佛陀講這二十五種形式,那依照大家的本身性質,你喜歡去修「止」呢!還是修「觀」呢!還是修「禪」呢!或者是「止」、「觀」雙運呢!或者是全部三種一起修呢!或者是修一種,或者是修其中兩種,都是隨你自己本身的心性去修的,你自己本身最有緣的,最喜歡的,適合於你自己的,你想一想應該怎麼樣子修,那就會得到成就了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