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🧘 【同修報導】2023年7月8日蓮生法王於美國〈西雅圖雷藏寺〉主持「同修蓮花童子本尊法」暨講授《維摩詰經》

 

🤍蓮花童子來歷不凡

西方三聖:阿彌陀佛乃蓮華部部主,協侍觀世音菩薩(寶意童子)和大勢至菩薩(寶上童子), 皆是蓮花童子。

 

⚖誓願與本尊相同 即是意念的轉化

密教修行要轉化成本尊,要靠身的轉化、意念的轉化,口的轉化。

 

⚡以平等法隨順眾生 不落兩邊得解脫

能隨順眾生淫怒癡,而不壞於光明佛性,不思善不思惡,佛魔一如是一相。

 

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

 

💗法王同修後作迴向:

💛「一心敬禮摩訶雙蓮池蓮花童子」(三稱),祈請放光接引幽冥眾往生清淨佛國,祈請加持眾等身體健康,祈請加持心想事成,祈請加持事事如意,祈請加持福德圓滿,祈請加持修法成就,祈願息、增、懷、誅皆得成就。

💛摩訶雙蓮池蓮花童子。天羅神、地羅神、人離難、難離身,一切災殃化為塵!願所祈願皆能圓滿,加持瘟疫退散,病毒退散,地水火風之災退散,厄運退散,惡念退散。嗢!

 

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

 

🤍今天同修蓮花童子,蓮花童子過去已講解很多次了,所以今天就不再重複。

上週講了荷葉童子,也就是滿願童子,蓮花童子和荷葉童子是不分的,同時,蓮華部的部主就是阿彌陀佛,而蓮華生大士由蓮花化生,祂是密教的祖師爺,也一樣是蓮花童子。另外寶意童子;寶上童子都是蓮花童子,而祂們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,所以得知,觀世音菩薩是蓮花童子,大勢至菩薩也是蓮花童子,蓮花童子實在來歷不凡。

 

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

 

😂 法王的幽默

小明:「爸爸你跟老媽每天吵架,乾脆離婚算了。」

爸爸:「我和你媽商量過了,再怎麼吵也不能離婚!」

小明:「你們還是會捨不得彼此對吧?」

爸爸:那倒不是,因為我們兩個都不想要你的扶養權。」🤣

🍀法王感嘆:雖然沒有人要小明,但父母因為小明而不離婚,所以小明也很重要。

女兒問爸爸:「爸爸我那天帶來的男朋友怎麼樣?」

爸爸:「不行,根本不行!」

女兒:「怎麼不行呢?」

爸爸:「酒品很差,人品更差,那天喝多了,說要帶我去找小姐。」

女兒:「怎麼不行呢?」

爸爸:「我這輩子從沒見過這麼講話不算數的人!」🤣

 

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

 

📫 法王與弟子問答互動

🙋 問:

一、在師尊第240冊文集《打開寶庫之門 》中,「瑜珈的念誦法」中,師尊提到:「我有一個與本尊 相應的最重要的口訣,這個口訣是:

凡供養本尊的食物供品。

你要吃少許。

完全吃完是第一好。

勿與他人食用。

還有一個重要口訣,你發的誓願,要與本尊的誓願完完全全的一致,不能有分別,每回的修法,誓願一致。

「食同」。(身的轉化)

「誓同」。(意的轉化)

這是本尊相應法,最重要的口訣了!」

弟子的問題是,如果供品太多,自己吃不完,是不是不能分給其他人吃,只能丟掉,還是可以自己吃一部分,剩下一部分可以分給其他人吃?此外師尊提到,「食同」的目的是身的轉化,是為什麼呢?

二、請問師尊提到的天河勝景處,是在六道天界,還是佛國淨土?如果在天界,是在欲界天、色界天,還是無色界天?同時它是否位於天界二十八天中,如果是的話,它位於哪一個天中?

🧑‍🏫法王答:

一、 首先解釋為何「食同」是身的轉化,在醫院有一個標題:「你吃什麼就變成什麼人!」這就是身的轉化,你吃太多了,就變成肥肥,吃得太少,就變成瘦瘦,喜歡吃甚麼東西,就轉化成對應的結果,所以營養要均衡,不能挑食,像是吃藥也會有副作用,所有的食物都有副作用,會把你整個人轉變了。

供過本尊的東西,你再把它吃了,就表示你和本尊之間有連結,很簡單的道理。

供過的供品一定要自己吃,完全吃完是第一好,供太多吃不完的話,讓大家一起吃是可以的,食物不要浪費。

再來解釋為何要「誓同」,你的誓願要和本尊的誓願一樣,那才是相應,這就是意念的轉化,和本尊的誓願相同,令本尊歡喜,才會相應。

曾經有一個弟子發願,所有佛菩薩的誓願都是他的誓願,法王自己都不敢發這種誓願。

密教修行就是身、口、意的轉化,要轉化成本尊,就要靠身的轉化、意念的轉化,跟口的轉化。

二、 天河勝景處的位置究竟在哪裡,法王回答弟子:你去了你就知道,你沒有去,講這麼多也沒有用,到了那裡,自己就會知道,不需要問。

 

蓮生活佛講授

維摩詰經

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

 

⚡接着,聖尊講授《維摩詰經》:

📒《維摩詰經》【原文】

♦弟子品第三 

時我世尊。聞說是語得未曾有。即於一切菩薩深起敬心。復作是念。斯有家名辯才智慧乃能如是。其誰聞此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我從是來不復勸人以聲聞辟支佛行。是故不任詣彼問疾。

佛告須菩提。汝行詣維摩詰問疾。須菩提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不堪任詣彼問疾。所以者何。憶念我昔入其舍從乞食。時維摩詰取我鉢盛滿飯。謂我言。唯須菩提。若能於食等者諸法亦等。諸法等者於食亦等。如是行乞乃可取食。若須菩提。不斷婬怒癡亦不與俱。不壞於身而隨一相。不滅癡愛起於明脫。以五逆相而得解脫。亦不解不縛。不見四諦非不見諦。非得果非不得果。非凡夫非離凡夫法。非聖人非不聖人。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。乃可取食。

 

🔎【解釋】

上次講到,大迦葉和釋迦牟尼佛說,對於大士所說的,我聞所未聞。

 

♦即於一切菩薩深起敬心。

⚡維摩詰大士所說的,會讓菩薩起了尊敬維摩詰的心。

 

♦復作是念。斯有家名辯才智慧乃能如是。其誰聞此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
⚡維摩詰大士這麼的有智慧又如此辯才無礙,任何人聽了都會發菩提心。

 

♦我從是來不復勸人以聲聞辟支佛行。是故不任詣彼問疾。

⚡ 因此我 (大迦葉) 沒有辦法帶領大眾,自己沒有資格去探視維摩詰大士。大迦葉認為像是聲聞、辟支佛也都沒有資格去和維摩詰大士說話。

⚡ 這時釋迦牟尼佛只好叫另外一個弟子去,因為智慧第一的舍利弗、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都沒有辦法去探視維摩詰,苦行第一頭陀第一的大迦葉說自己不夠資格,這時只好請十大弟子中,解空義第一的須菩提。須菩提的名字意義為「從虛空出現」。

 

♦佛告須菩提。汝行詣維摩詰問疾。

⚡釋迦牟尼佛告訴須菩提,現在你帶領大眾去探視維摩詰大士的病。

 

♦世尊。我不堪任詣彼問疾。所以者何。

⚡ 須菩提回答世尊,我也沒有辦法勝任,是為什麼呢?

 

♦憶念我昔入其舍從乞食。時維摩詰取我鉢盛滿飯。謂我言。

⚡ 須菩提說,過去我到維摩詰大士家托缽,維摩詰取了我的缽,裝滿了飯菜,然後和我說。

⚡ 法王解釋,須菩提和大迦葉不同,大迦葉向窮人托缽,須菩提則向有錢人托缽,因為有錢人財多能夠佈施,也能增加他們的福分。須菩提覺得窮人已經很困苦,故不向窮人托缽,所以這次須菩提跑到富有的維摩詰大士家托缽。

 

♦唯須菩提。若能於食等者諸法亦等。諸法等者於食亦等。如是行乞乃可取食。

⚡ 維摩詰對須菩提說,喂,須菩提,所有的法都是平等的,你要食用我這些飯菜的話,你必須要了解這一點。如果你依照平等法來托缽的話,才可以吃;如果你用不平等的心到我這裡來取食,你只找有錢的人,而不找窮人取食,你心就不平等。隨緣即是不管貧富,遇到誰就向誰托缽。

 

♦若須菩提。不斷婬怒癡亦不與俱。不壞於身而隨一相。

⚡ 若須菩提,對於淫、怒、癡這些事,你看到了就覺得很怕,通通禁止,敬而遠之,那就是不平等啊!所有修小乘的也都是不平等。因為這是分別而非平等。

你若能夠不斷掉淫怒癡,同時身體也不壞,保持著心中的光明不壞,佛性不壞,這樣才算是一,這樣才算是平等,才能吃我的飯菜。

一般來說,修顯教要保持身體的清淨,但在淫的時候,就會被認為骯髒,有骯髒就有清淨,就變成二元,而非一相,而維摩詰的意思是指,淫怒癡之中也有佛性,佛說眾生都有佛性,若淫怒癡不斷,而同時佛性的光明,並沒有因為淫怒癡而消失掉,這才是一相,才是絕對。

 

♦ 不滅癡愛起於明脫。

⚡ 並沒有離開愛欲,但能夠解脫。

一般人的概念有分為是非對錯,為何六祖說: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。」善惡是相對,即是二元,真正佛法的道理是沒有善惡對錯,只是叫你隨順,而不損壞你自己的光明佛性。

維摩詰講的是很高深的道理,若沒有到那個境界,仍要依照戒律去做,以小乘做基礎,修行成功了再來修大乘的法。

 

♦ 以五逆相而得解脫。

⚡ 你要隨順五逆而能夠得解脫,你看到了做五逆罪的人,你也對他們同樣的恭敬,一樣的隨順度化他們,這才叫做解脫。法王也有弟子會追砍自己父母親,法王起初對這種弟子也感到很厭惡,維摩詰大士告訴法王,不可以有這個心,這個弟子的佛性仍然在,你一樣要對這個人恭敬,你才能度化他,這才是解脫,才是平等隨順,法王連Covid-19的細菌都一同超渡。

五逆相就是指五逆罪,是最重的罪,殺父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(摔壞佛像)、破和合僧,這五種罪是最重的,要下五無間地獄。

 

♦ 亦不解不縛。

⚡ 沒有被綁,也不用解開。

 

♦ 不見四諦非不見諦。

⚡ 四諦法為苦集滅道,是有四諦法,但沒有四諦法你自己也可以解脫。

 

♦ 非得果非不得果。

⚡雖然得到果位,但果位只是一個名詞,並不以此果位想。即三輪體空。娑婆世界是平等的,沒有人能得到什麼,一切都是幻。

 

♦非凡夫非離凡夫法。非聖人非不聖人。

⚡利用凡夫的法讓自己成為非凡夫,自己以為自己是聖賢,但聖賢也是從凡夫修成,過去也曾是凡夫,凡夫只是還沒修證成聖賢,凡夫與聖賢實無分別。

 

♦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。乃可取食。

⚡雖然成就了一切,但是知道所謂的法只是一個名詞,懂得這個,你就能吃這個缽裡的飯菜。

🍀六祖慧能為何說「不思善,不思惡」,在維摩詰這幾句話中給了解釋,在平等法中是沒有善,沒有惡的,在因果報應裡面則是有分善惡的。在平等法中,就算你得了報應,心中的光明佛性仍不滅,將來也一樣可以成佛,所以要平等的對事,所以說,貪嗔癡也是佛法,佛法和魔法是相等的,所以佛魔一如,魔也可以成佛,所以對魔也要一樣恭敬。維摩詰經的思想和一般小乘和顯教的思想很不一樣,是很超然的。

 

🌸嗡嘛呢唄咪吽!

 

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 🌼

 

💌 精彩寶貴的開示後,恭請師尊賜授新皈依灌頂,並加持大悲咒水,及為佛像開光。網路直播告一段落,同修圓滿吉祥!

 

💻 資料畫面來源:西雅圖雷藏寺YouTube直播影片截圖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hRB1hAzJh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