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037. 【卷三】癸三、子一

037. 【卷三】癸三、子一

癸三、住三昧耶先應如何承事;子一、須承事之理

  《密宗道次第廣論》.「癸三、住三昧耶先應如何承事」,「子一、須承事之理」。(第五十一頁)

  這個標題主要是,談「承事」兩個字。

  「《後靜慮》云:『說密咒靜慮,為最勝秘密,諸苦行大仙,離彼亦無成。』此說若無下說二種靜慮,雖持禁戒具足難行,修密諸仙亦無成就。」

  這個意思是講,修金剛乘,「密咒靜慮」是最重要的,是最勝的祕密,很多修苦行的人,離開了密咒靜慮也是沒有成就的。

  很多人很喜歡修苦行,一談到「苦」,大家都很尊敬。

  修行人一定要吃苦的,苦行到底對不對?應該講起來,苦行是迎合眾生的心理。我們娑婆世界的人一聽:「哇!那個人修行很苦!」你自然就會產生很恭敬的心。這個人了不起!他這麼苦,還在苦,繼續苦,苦得要命,苦得差點連命都沒有了,哇!了不起!

  一聽到修行人很樂,你馬上搖頭:「修行人怎麼可以樂呢?修行人應該苦才對啊!」這就是眾生的心理。

  但是在《後靜慮》裡面講:「諸苦行大仙,離彼亦無成」——離開了密咒靜慮的修行,是不會有成就的。這一點很重要!釋迦牟尼佛,雖然在雪山六年苦行,祂主要的意義是什麼?為什麼祂要苦行?根據我們後學者的研究,祂這是為了度眾生的方便而示現苦行。「你有沒有修過苦行?」「有啊!雪山六年苦行」。「好!」「You doiZi Bon」(一級棒)。「你有沒有修過苦行呢?」「沒有!」「那我不尊敬你!」修行人就是要修苦行,一天吃幾粒米,你們一天吃幾粒米好了,我不管!你們啊!還吃宵夜耶!吃幾粒米?到那個Denneye Fedmany前面,晚上約幾個人去,十點、十一點、十二點,還在那邊高談闊論,一群人還在那邊圍著吃宵夜。不過,不是不可以,是可以,你的肚子餓了嘛!只要按照規矩修行,其實宵夜也是可以的,並不是說不可以。你精神好、體力足,不要把自己餓得剩下皮包骨。我們行者為什麼要少食?就是要吃的少,是什麼原因呢?它有它的原因的,因為你只要用夠用的體力去修行的話,這樣就好啦!不要浪費在食慾上面,使吃的慾望上面增加太多。但也不用一天只有吃一餐,也不用這個樣子,它有它的規矩存在。

  修苦行,不一定能夠成就的。這裡說了很清楚。另外他這邊講啦!「雖持禁戒具足難行,修密諸仙亦無成就」。什麼叫做「禁戒具足難行」?所有的戒律你都守,行者對於戒律是要守的,通通要守。「難行」,什麼是難行?——很因難的去修行。好像古代的修行人:住,不住在房子,他住在高山絕頂的岩洞裡面;吃,就是吃附近樹上的果實;穿衣服,就是遮體而已;行,就是徒步。這個就是修難行。有的呢?故意坐在有刺的草跟有刺的叢林裡面,故意讓那些刺刺到自己的身體流血;有的還用火去烤自己,在大太陽底下,故意用熱去烤;有的是坐在水裡面靜坐,水淹到脖子這邊來,這些都是屬於難行。

  還有,日本的密教行者,你看空海,祂坐在冰冷的瀑布底下持咒,瀑布的聲音很大,「嘩!」這樣子下來,祂還要結印,瀑布的水淋在頭上,祂唸出來的咒音,要比瀑布的聲音還要響亮,把喉嚨都喊破了,整個宇宙之間只聽到自己本身的咒音,聽不到瀑布的聲音,這個也算是難行。

  雖然你守戒具足了,也行了所有的難行,但是你沒有修靜慮,所以呢?一無成就。這很簡單!我舉幾個簡單例子給大家聽——

  有人講說:「唉!我吃素就是修行,我可以成佛成仙」。「你吃素就是修行?就可以成佛成仙?笑死人!」「吃素可以成佛成仙的話,牛、羊都可以成佛!」你知道牛羊吃什麼?牠吃草。牠是一輩子吃素的,牠能夠成佛成仙?不可能的,對不對?我們學著牛、羊去吃草,天天吃草,你可以成佛成仙嗎?錯啦!最重要的在於他的「心」;這個就是「有心」跟「沒有心」的差別在這裡。不是你吃素就絕對可以成佛成仙的,絕對不是這回事的。

  再說,「守戒具足」,誰能夠守戒具足啊?「禁戒具足」誰能夠啊?我告訴你,有一個人可以禁戒具足的。你們說,是誰?是你?是我?都不是的!這個人叫ROBOT,什麼是ROBOT呢?「ROBOT」就是機械人,很好記的!機械人一定是守戒具足的,你們說,是不是啊?它一天所做的,不但可以幫你端茶、端飯,也可以幫你工作,你叫他釘螺絲釘,它就天天在那邊轉螺絲釘。「守戒具足」,一切聽你主人的,你主人給它戒律它就守,但是它可以成佛嗎?當然是不能成佛;今天,我們修行是在修心啊!機械人沒有心,它很守戒,不會亂做,也不會幹壞事,一切聽命於主人,你說,你給我守什麼戒、什麼戒?你叫它吃草,它照樣去吃草,對不對?你叫它做什麼,它就做什麼。雖然它很守規矩,一步也不會出差錯,可是它還是沒有辦法成佛的。你叫他行善,它也會啊!你叫它唸咒,它也會唸哦!你把錄音帶放在它身體裡面,它照樣唸哦!你叫它唸十萬遍、一百萬遍、一千萬遍,我告訴你,它唸的比你還好,而且很準時,但,它成不了佛!因為它沒有這個心,所以守戒還要有這個心。

  「靜慮」就是在「修心」,你有這顆心才能夠成佛的。

  吃素可以成佛嗎?如果吃素可以成佛,那麼牛、羊照樣可以成佛,但是它沒心,不能成佛!今天吃素的人,再修「靜慮」的心,才可以具足,才可以成佛,它的道理就是在這邊。

  「要持咒多少遍?」有很多弟子問我。「我持咒多少遍?」我說,「你怎麼持啊?」「我就在家裡放錄音帶。」這個是有音,但,沒有心就成不了佛的。

  《大日經》〈成就品〉亦云:「欲得廣大慧,或欲得五通。及持明成就。或長壽儒童。乃至未承事,彼即不能得。」

  好!現在談「承事」兩個字。什麼是「承事」啊?就是「侍奉」的意思。「你有沒有承事?」「有的!」我們真佛宗的弟子都是在做「承事」的工作,「承事什麼呢?」「承事佛菩薩、空行護法金剛。」你每天在修法的時候,就是在做「承事」。「一日三時憶念上師」,《事師法五十頌》裡面有,一天有力一個時候,太陽初昇的時候、日中的時候、太陽下去的時候,這三個時候都要憶念你的上師,這就是在「承事」。修行出家的人,一日四座法,早上一次,中午一次,傍晚一次,要睡覺以前一次,共四座。這四座法都是在「承事」佛菩薩的。

  「承事」很重要!分成兩種——

  一個是承事阿闍黎;你對自己的根本金剛上師,你做「承事」的工作,這個就是在做承事。

  另外,你在修法,承事佛菩薩、做供養,都是叫做「承事」。

  你有了「承事」才能夠成就;假如沒有承事是沒有用的,不會有成就的!這是互相的,這道理很簡單。

 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,畢業於測量學校大學部,所以我是職業軍人,在軍中服務。你知道什麼是鐵飯碗嗎?就是說,那個飯碗是鐵做的,事實上也是鐵做的,因為我們以前吃飯都是一雙筷子吊著碗,然後放在屁股後面。軍中的飯碗是鐵的,有兩個鉤鉤的,用筷子,這兩根伸出來鉤住這裡,走路就「Ki、Ko」「Ki、Ko」一直到餐廳。吃完了,自己再拿碗到水龍頭去洗,洗了又把它倒放著;要吃飯了,就把筷子放在屁股這邊,飯碗就掛著,然後就去。我那時候,習慣吃完飯就喝一點酒,倒一點酒在飯碗裡面,哦!那酒很厲害的,它居然把我飯碗咬了幾個洞,好像是起了化學作用,侵蝕得一個洞、一個洞,可見我這個胃會有點問題。

  我當時的薪水很少,我記得一個月才二百八十塊台幣。最少的時候,我還拿一百五十塊回家,我自己只剩下一百三十塊,錢很少的!那時候沒有人要嫁給軍人,但是我懂得「承事」。

  你知道什麼叫做懂得「承事」?我到女朋友家去的時候,不管如何,我一定把我的薪水拿出來買蛋糕、買一些東西,每一次去,一定是帶東西去的,沒有一次空手去的。因為我們懂得「承事」的道理,她們雖然不喜歡我,但是至少也喜歡那東西啊!對不對?

  所以啊!要懂得「承事」嘛!她老爸、老媽,還有她幾個姊姊、弟弟、妹妹都說,軍人(阿兵哥)沒有錢,不好!他最多只是領一些柴、米、油、鹽,每個雖月有配給,但薪水很少的,根本不能過生活。

  我去她家拜訪的時候,她家人雖然很討厭我,但是對我的東西非常的歡迎。那時候,她妹妹還講,「東西留著,人可以走了!」不過,這個就是「承事」,給人家印象很深。師尊到人家的家裡去,一定很有禮貌的,會買一些禮品、東西,然後到她家去。

  這樣子「承事」的話,就會有成就。事實上也是如此。你每天做「承事」的工作,對金剛阿闍黎做承事的工作,對於佛菩薩做承事的工作,每天一日三時,憶念自己的根本上師,一日四座修法,都是在做「承事」的。

  它講,「事、行兩部皆同此理。」事部、行部都是同樣的道理,一定要做「承事」的。事實上,有人這樣子舉例:一般顯教說,你在唸佛,唸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你就是在跟「阿彌陀佛」打電話,然後又講,你一天到晚唸阿彌陀佛做什麼呢?唸那數目字做什麼呢?就是你簽證的資料。你到「阿彌陀佛」辦事處去說,「我要簽證。」他會問,「你銀行裡面存多少錢?」你說,我有多少、多少,這個就是你的資料。唸佛有多少遍,就是你的存款有多少。你存款足夠了,你簽證就會通過,你存款不夠,太窮了,不准你去。那裡要很多錢才能去的。

  你不曉得,你簽證到美國來,他也要查你的銀行存款,你有什麼不動產?你家裡有什麼人?都要給你查一下子,才決定你有沒有資格去美國。

  你現在要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要去阿彌陀佛辦事處簽證,你說,我想去耶;你就唸佛,就是跟阿彌陀佛打電話說:「嘿!我想去你那裡啊!我想!我很想去,聽說那裡非常的極樂,所以我想去。」阿彌陀佛聽到你的電話說:「ok!你可以來,那麼你辦簽證吧!」你到阿彌陀佛辦事處,那裡有辦事員,祂就問你,「你銀行存款有多少啊?」「我有十幾萬」「十幾萬?一個月你就唸完了嘛!不行的!還要唸幾百萬。」好!你唸幾百萬,幾千萬,哇!愈多愈好,唸佛唸得很多啊!存款很多,好!「ok!」一個章給你,往西方極樂世界的「票」(VISA)蓋給你,你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,到時候你眼睛一閉,法船就來了,你一上了法船,就到西方極樂世界,有人比喻是這個樣子。

  事實上,你在唸佛,就是在「承事」,你在憶念,你在唸佛的時候,就會想到阿彌陀佛了;你存款的時候,這些存款存得多少,就是在「承事」;你用這個當成你上升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資本(糧),這個就是淨土宗本身的「承事」。

  那密教的「承事」啊!他將來會講到這些實修法的。那麼它這裡面有寫到,「《蘇悉地經咒》〈咒相品〉云:『應觀部自性,勢力及事業,當精勤承事,順自意密咒。』謂於三部曼陀羅中善得灌頂,具足菩薩律儀,咒三味耶,善巧修行次第,如《蘇悉地經》及《妙臂問經》所說處所及具德相助伴等皆悉具足,應先修習二種靜慮及諸支分而為承事。」這個都是在講「承事」的。所以,「承事」是非常重要的。你們修法,實修當中就是在做「承事」。

  今天在做供養的時後,我也是拿東西承事的。但是,當初沒有想好是什麼東西可以承事佛菩薩,我從樓上下來,一時之間、很倉促,在做供養的時候,突然間想到,以什麼來承事佛菩薩呢?承事所有空行呢?

  今天,你們當中假如有人能夠想出來,我今天是以什麼東西來承事佛菩薩,我就把這個東西送給你。今天我看了一個東西,你們要是能夠猜得到的話,這個東西就是你們的啦!因為這個東西也是人家送給我的,剛好我今天看到那個東西,我就把它供養給佛菩薩,很快的就有感應啊!虛空之中馬上就是一個很響亮的聲音,祂已經接受了我的「承事」。我心裡非常的快樂!覺得非常的輕安,很愉悅的!因為佛菩薩接受了我的供養。這個就是「承事」。

  你們想想:「是什麼東西?人家送我什麼東西?」我今天確實是把那個東西供養給佛菩薩、金剛護法、空行的。「身上的戒指啊?」「戒指是有一個人送我的,但是我今天並沒有把它拿去供養,因為這是紀念品,不能亂供的。」你們想一想啊!「我看到一個手錶。」蓮妙上師回答。「那個手錶是你的!」師尊說。對了!這一次法會當中,有一位弟子送給師尊一個勞力士的金錶。我義賣掉的是一個勞力士金錶,但是人家送我的也是一個勞力士金錶。那個勞力士金錶,師母也知道,是蓮緻上師拿上來的。今天我剛好看到了,翻開來看,是女用的,不是男用的金錶,而是女用的金錶,是小的、女用的金錶,我戴的都是男用的金錶。

  我用意念,把勞力士金錶觀想在虛空之中變化成為千千萬萬的勞力士金錶,供養給所有的空行母,因為金錶是女用的,所以供養給所有的空行母。這一供養,結果得到一個很大的「承事」的作用。祂居然說,已經得到了師尊的供養跟承事,非常的高興。

  今天有人講說,她本身看到一個發光的手錶,這個金錶就是她的,等一下拿金錶給你,這樣我虧啦!那個東西我不能戴的,那是女用的勞力士金錶,台幣也不知道多少錢?沒有鑲鑽,但是,是金錶,是勞力士的金錶,是人家送我的,居然我講出來了,而且你能夠一下子就猜中。蓮緻上師假如在這裡的話,她也可能會猜,因為這是她拿上來的,人家送給我的,師母也知道有人送我勞力士金錶。

  我今天就是用勞力士金錶供養,這個就是「承事」。我在供養,每一次都會感應到、接受到佛菩薩本身的靈光。今天我自己變化成為兩尊佛,而且在變化當中都是非常仔細的,包括他身上所發出來的那一種很細膩很細膩的光。

  今天的感應是非常強烈的:輸送出去的金錶,那個圓型發亮的黃金的金錶,非常的強烈的,不過,你會把它看成金戒指,有他的道理,為什麼呢?因為金戒指也是圓的,本身也是發亮的。所以你看成金戒指,那麼你看成金錶,是你看得更詳細,好像你看到了秒針在走,才能知道那個是金錶,對不對?否則戒指把它放大了,跟金錶差不多嘛!所以,一個觀察成為戒指,其實也是金啊!那整個金錶也是金啊!全部都是金啊!只是一個是錶形,一個是戒指形而已。

  那沒有辦法!既然你能夠感應到師尊本身的供養,那這個金錶就是你的。那個金錶也差不多要一萬塊美金的喔!你們剛才都不講,你看,少了一個金錶了!

  東西都是大家的,以後也讓你們猜——師尊供養什麼,注意一下!在你們腦海裡面,應用你們靜慮的力量去測,你能夠測出來就是你的。以後我不能觀想很多鈔票,一倉庫的鈔票,我觀想一倉庫的鈔票,你說:「師尊供養一倉庫的鈔票」,「我就死了!」我哪有那麼多的鈔票給你們?

  今天供養金錶,確確實實我沒有妄語的,我是供養金錶。不過弟子當中能夠用他的心靈力量去測出那個金錶,這個就是很不簡單了!很快的就能夠感應到。

  像上次我做了兩個神通,兩個指示,第一個是海洋,結果沒有人測出來,當然大家不會把海洋拿走,(我沒有講說,海洋要送人);第二個就是,請小孩子的聲音馬上停止,祂都有這個意念流露出來,很快的這底下的弟子都會知道。

  這一段當中的後面一段:「所得灌頂如〈總續〉云:『於佛部壇中,若善得灌頂,此即成三部,壇等阿闍黎。』此說若得佛部灌頂,即成三部。得蓮花部灌頂,即成二部。得金剛乘灌頂,唯成一部阿闍黎耶。然隨所修何咒,須得彼咒唸誦傳承。」

  我們曉得:金剛上師分成四等——

  第一等是,阿闍黎耶。

  第二等是,大阿闍黎耶。

  第三等是,金剛大阿闍黎。

  第四等就是,大持明金剛阿闍黎。

  分成四等的金剛上師。

  他這裡面講——

  你得到佛部的灌頂,就等於三部的通通都有,三部呢?就是講,「事部」、「行部」、「瑜伽部」。

  你得到「蓮花部」灌頂,就等於得到兩部,就是「事部」、「行部」,都得到了。

  那麼你得到「金剛乘」灌頂,就「唯成阿闍黎耶」,就是你只是一個事部的阿闍黎,就是這樣子的。

  那麼最高呢?大持明金剛阿闍黎,就是大圓滿總攝的阿闍黎,全部都包融了,包括「事部」、「行部」、「瑜珈部」跟「無上部」,四部的阿闍黎就是大持明金剛阿闍黎。

  所以密教裡面,它的次第分得很清楚。

  你懂得「事部」、「行部」,就是兩部阿闍黎;懂得「事部」、「行部」、「瑜珈部」就是三部的阿闍黎;你成就了四部的阿闍黎就是大持明金剛阿闍黎。這個道理非常的清楚。

  有關「苦行」方面,其實在密教裡面,它在修行當中不一定有苦行,怎麼說呢?因為苦行跟樂行,都是一種表相,最重要是在他的一顆心。

  所以,我常常笑,這個世間的人用最苦最苦的方法,去求得最樂最樂的成就,怎麼說呢?你不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?用苦來換得樂,用最苦的行為,來換取最大的快樂,這樣子是不是矛盾啊?你在娑婆世界苦得要死:我苦得要死幹什麼?就是要去極樂。你心嚮往極樂,行為卻很苦。這樣子是不是矛盾啊!你為什麼不用你的快樂去得到極樂呢?你為什麼不去樂中樂呢?其實樂也可以修行。

  修行,沒有苦,也沒有樂。別人認為苦的,我認為是樂;別人認為是樂的,我認為是苦;別人認為苦的,我認為不苦;別人認為樂的,我認為不樂。根本沒有苦,也沒有樂,你保持苦樂中等,然後用「靜慮」的方法去覺悟宇宙的真理,你才能夠超然的成佛。

  為什麼要講苦樂?既然沒有苦也沒有樂的,為什麼你要去吃苦?你以為你吃了苦中苦,就能夠樂中樂嗎?你用苦去換來快樂,可以嗎?所以,苦行是迎合眾生的心理,比較容易度眾生,其實,也有樂行,也有不苦不樂行,同樣的,你只要有心,用心去「靜慮」,去覺悟宇宙的道理,你都可以成佛的。苦、樂、不苦不樂,都是修行的外相。我今天跟大家談到這裡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。 

一九九四年九月十六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