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023. 【卷二】癸二(二)

023. 【卷二】癸二(二)

癸二、三理炬中所說(二)

  「方便差別,謂波羅蜜多乘說諸難行戒律儀等為生天趣及解脫因。由依最寂靜行,不能攝受一切有情。咒為饒益一切有情,說四部續。此當先知自於何惑最為勝強,即修貪等成彌陀等,持誦咒為心曼陀羅,修諸韻字成諸尊等語曼陀羅,修宮殿等成身曼陀羅。說如是等諸門不同。」

  這裡面是有談到比較,比較「波羅蜜多乘」跟「密咒乘」,二者之間誰比較方便;所以,稱為「方便差別」。「波羅蜜多乘」,其實它本身的意義,在於「戒律」、「儀軌」,還有很多難行的法,這裡因為有這個「難行」跟戒律儀等等的這些法在裡面。那麼,就是要依照寂靜的修行去做的,都是依照寂靜的修行去做的。

  在佛教裡面,我們曉得,什麼是最莊嚴?我今天寫了一篇文章,這所有的威儀,以什麼為本?所有的法,以什麼為本?今天看了我那一篇文章的,請舉手!有幾個都看了。我就是寫「短期出家」的,談到「短期出家」,我們先談一下「短期出家」。

  「短期出家」是很好,本來就是泰國的一個制度,他們的這些男生,在泰國呢,因為是佛教的國家,等到成長的時候就受一個出家戒,就是短期出家,一年、兩年的時間,過修行人的生活,好像我們這個當兵一樣的,當兵也是兩年、三年,就是訓練你過出家修行的這種生活。他們以這個為他們本身的榮耀,就是說你已經學習過如何修行、真正出家去修行,這是短期的。

  但是,現在我們台灣在流行短期出家,——「九天」,只有九天的時間,過出家人的生活。釋迦牟尼佛時代來講,佛陀並沒有叫你要短期出家。為什麼呢?因為「出家」這兩個字,不能用「短期」加在上面的,為什麼?因為「出家是大丈夫的行為,非將相所能」;你當到首相,當到將軍,也不一定能夠出家的。所以,既然是出家的話,就是說,這是很偉大的一件大事,不能說,你「短期」來做這一件大事,不可以的!

  所以,我在批判裡面就講,「短期出家」--難道叫我們做短期的大丈夫嗎?做長期的小丈夫嗎?大丈夫就是大丈夫,小丈夫就是小丈夫,哪裡有叫你短期出家的,沒有這個道理!

  第二點,出家是一種發心的行為,就是你發心要永遠的修行才叫做「出家」。你心理上把這個心願發出來:「我要出家了!」,那麼這就是永恆的事情!永永恆恆的事,沒有什麼「短期」的;那麼,你發心也有短期的嗎?好!我就在這九天裡面做出家人的生活,那麼九天以後,再過在家人的生活,這個來講是不對的,這種發心就是九天。好像你做善事一樣,有些人講說要做善事;好!我發心九天做善事。哪有這種發心的?他只要做善事做九天?沒有這回事的!

  所以,出家本身的發心就是永恆的事業,一定要做到長遠,長長遠遠一直到老終。所以「短期出家」這個事情,一般來講,在我們修行人的觀念,你的出家沒有短期的;也就是說,你的發心很短,不可以!你的發心要久遠的,不能短期的。

  所以,我們很嚴厲的,我們對這一件事情認為:佛陀從來沒有教短期出家的,這是後來的人自己弄出來的。出家是一種永遠的事情,是永遠的發心,是大丈夫、大事業的行為,沒有所謂「短期」的。

  你假如是說,「我想過一下出家人的生活,過過癮。」好像幾天享受一下,你去觀察就可以了。你當觀察員,這好像我們以前在學校讀書,他旁聽,拿一個椅子來坐在旁邊聽,在旁邊做觀察員,觀察出家人是怎麼生活;你去體會一下是可以,不可以用「出家」兩個字,叫作「短期學習」。

  觀察出家人的生活,這樣子的名義是可以的,「出家」不可以分什麼「短期」、「長期」,還有期限的;這是一輩子的事情。所以,短期出家的「短期」兩個字,是污辱了出家人。我們認為是這樣子的。

  這是誰搞出來的呢?不用講,就知道是誰。這「出家」兩個字,不能說:「我就是幾天」、「過幾天出家人的生活」。我也可以「一個小時的出家生活」啊!對不對”我可以「六個小時」:晚上睡覺的時候,我就「出家」;醒來我就是在家。「六個小時」!你可以九天,我就可以六個小時,我晚上十二點睡,我就出家了;早上六點起床,我就在家。

  以前,我經常跟人家講,「我是吃素的」。人家講說,「你什麼時候吃素的?」「我晚上十二點到早上六點不是吃素嗎?」吃素啊!我又沒有吃,難道不是吃素?對不對!這種巧辯的方法,是不可以用的!

  這什麼「短期出家」?!我以後要實施「六個小時出家」。大家以後通通發給「畢業證書」,今天晚上馬上開始實施,明天早上你們就有「六小時短期出家畢業證書」,通通在睡覺!這個是不可以的!很多事情是不可以作的。佛陀當初的時候也沒有教人短期發心,「唉!你發心九天就好了嘛!」、「你行善九天就好。」「行善」跟「出家」都是一輩子的事,都是永遠的事。

  這裡面講的,「波羅蜜多乘,是諸難行戒律儀。」所有威儀以什麼為本?我那個文章寫的。舉手!可以說的,因為我已經寫,你們己經看透了,都忘了;還是,又不願意講?看過的舉手。--「靜」,對了!安靜的「靜」,威儀以「靜」為本。你安靜下來,你就有威儀了,在佛教講這個「靜」字很多的。「靜修」,你安靜下來,你安靜的時候很莊嚴、很威儀。你看,在法會的時候,一片很肅穆、很安靜的;在禪定的時候很安靜的;行一切法很安靜的。你看,「過堂」,這吃飯都是很安靜的,是不能開口的,這個就有威儀的。

  一切的威儀以「靜」為止、為本,不能嘻嘻哈哈、蹦蹦跳跳,跟麻雀一樣,吱吱喳喳,那個就不莊嚴。

  最莊嚴是什麼時候呢?你看那些佛相雕出來很莊嚴。祂眼睛半瞇的看底下,對不對?嘴巴合起來,也不打哈欠、莊嚴肅穆的樣子。這個坐有坐相、站有站相、行有行相,一切都合乎儀軌。臥有臥相,就是威儀嘛!都是很安靜的,所以,以「靜」為本。

  所有的法,以什麼為本?這個也是我寫的:清淨的「淨」,這個「淨」跟那個「靜」不一樣;一個是安靜的「靜」,一個是清淨的「淨」,就是清淨掉,把你的污穢洗掉、變成清淨的,所有的法在清洗你的污穢,所以以「淨」為本。

  那麼,這個波羅蜜多乘,就是「依最寂靜行」,到了最深、最深寂靜裡面。我記得,在西藏有一個寂靜大師。寂靜大師也就這「寂靜」兩個字,就是完全很寂靜的;但是,「寂靜」不能攝受一切有情。你這「安靜」雖然可以度一些人;但是,不能一切有情全部度化。

  所以,你說古代的這些佛教修行人,他住在深山裡面,他就是在做「寂靜行」。他不跟外人接觸的,「我是行者,我是修行人!」我聽說這個美滿,去簽加拿大Visa!另一個彭琳,彭琳在她的職業欄給她寫著,她,「是一個修行人」,職業欄給她寫「修行人」;結果,簽證的人問她,「妳是做什麼的?」美滿就回答,「我是做衣飾的,衣服的。」她是做衣服的、買賣衣服的。但是,那個表填的是「修行人」,她說的,是買賣衣服的。所以,加拿大簽證的官員就說,「這樣你不通過,因為你職業不符。」

  填表填成「修行人」;那麼你自己說,你的職業是買賣衣服。其實,美滿本身不懂得英文;那麼填表是彭琳填的,你講話也要跟這個表符合,對不對!哪裡有這樣子說!這事情的關鍵到底在哪裡。你買賣衣服,但是,你平時你也很喜歡修行;但,職業不能寫「修行」,你的職業並不是出家人嘛!對不對!他怎麼給她寫「修行人」?這當中就是有一種差別在裡面。

  你要知道,修行人、是行「寂靜行」。「波羅蜜多」是行這「寂靜行」,是在深山裡面,是隔絕一般的世俗,對於世俗不要去招惹,但是,由於有這樣子的情形產生,你不能廣度一切有情;對於一切有情的眾生,沒有辦法去接觸、去度化。

  「密教」不同!「密教」有所謂的「方便差別」。這裡講的,就是「密教」比較超勝,勝過「波羅蜜多乘」,他這邊講:「咒為饒益一切有情,說四部續。」這個「續」就是「經」,「四部經」。「密咒乘」是幫助一切有情,這「密教」本身是幫助一切有情的。

  「此當先知自己何惑最為勝強。」,這「密咒乘」在度化眾生,它當然知道眾生的習性;哪一種誘惑最強烈,它都知道的。

  其實,不用講、大家都知道的,那一種誘惑最為勝強,很強烈的。「即修貪等成彌陀等。」它說,那一種誘惑最為強烈,他就修那一種。「密教」有的,一般的「波羅蜜多乘」沒有。「波羅蜜多乘」只是走「寂靜」的路子去修,但是,你假如是有貪的,像我以前講,密教裡面由「貪」去成佛,由「瞋」去成就金剛,由「痴」去成就菩薩。

  「貪」可以成佛。

  「瞋」可以成為全剛。

  「痴」可以成為菩薩。

  這是依照我們人的「貪、瞋、痴」的習性去修行,把它轉化的。這「即修貪等成彌陀等」,這句話重要的意義在這裡。如何由「貪、瞋、痴」去修成佛、金剛、菩薩?這個以後我們再解釋。

  「持誦咒為心曼陀羅。」你唸咒,單你唸咒,就是在轉你的心,就是在轉你本身自己的心,所以是「心曼陀羅。」

  「修諸韻字成諸尊等語曼陀羅。」你在修這「梵字」,在寫這個「梵字」,在觀想這個「梵字」的時候,你就是在做「語曼陀羅」;就是「口的曼陀羅」,也就是「法曼陀羅」。它有它的意義在裡面。

  「修宮殿等」,你在修行宮殿,像我以前講的,「天色身」,你在修天色身的時候,你要修宮殿。修行觀想宮殿,觀想「天色身」、觀想天女、觀想天神,這就是成「身曼陀羅」;就是未來你自己本身的「天色身」,這裡面己經包含了「身、語、意」三種的修行。這在一般的「波羅蜜多乘」裡面沒有的。

  「波羅蜜多乘」只是「寂靜」的修行,沒有辦法廣度所有的眾生,他在深山裡面修嘛!「寂靜行」,不能夠度眾生;那麼,「密教」裡面單單持咒就是在「轉心」,觀想梵字就是「口曼陀羅」,這「心曼陀羅」、「口曼陀羅」跟你的「身曼陀羅」、身的清淨的曼陀羅;你觀想宮殿、觀想你的本尊,就是你本身的曼陀羅。所以講呢,這個「波羅蜜多乘」跟「密教乘」二者之間比較起來,「密教乘」比較超勝。

  它,當然比較超勝的。因為:你知道這個「貪」的習氣,有很多人是拿不掉的。那麼,好像「密教」裡面,修行方法就有很多專門可以治貪的、把貪轉化的,像「財神法」,就是你本身有貪財的這個念,那麼引你的「貪財」的念去修「財神法」,這是一種對治,也是由「貪」來修。簡單舉一個例子,就已經很清楚。

  那麼,這就是「方便差別」。「波羅蜜多乘」只是叫你做很難的修行、做守戒律的修行、要威儀的修行、要寂靜的修行;但,密教不同,它有教你如何把「貪」轉化、如何把「瞋」轉化、如何把「痴」轉化。「貪、瞋、痴」都可以轉化,「貪、瞋、痴」都是修行。這個就它的方便,二者之間的差別就在這裡。今天就談到這裡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。

一九九四年八月十六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