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065 釋經文

釋經文(64)
經文:
  說是語已,會中有一菩薩,名曰普廣,合掌恭敬,而白佛言,今見世尊讚嘆地藏菩薩,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,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眾生,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,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眾生頂受佛語。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眾等,諦聽諦聽,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,普廣白言,唯然世尊,願樂欲聞,佛告普廣菩薩,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聞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者,或合掌者、讚嘆者、作禮者、戀慕者,是人超越三十劫罪。

  這一段主要講說:佛陀在讚嘆地藏菩薩完了以後,在會中有一個菩薩,名字叫普廣,來請佛再很仔細的講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的這些事,一般來講佛陀說法,釋迦牟足佛說法,很少是不請而說,也就是說沒有人問,祂自己說,這是比較少點,一般來講,都有一些菩薩,當時在聽的,這些菩薩站起來問,釋迦牟尼佛才講,這是請而說,很多經典裡面,大部分都是當時的菩薩站起來問,像圓覺經裡面所講的,幾乎全部都是菩薩問,釋迦牟尼佛回答,在地藏經裡面也是,都是有四天王問,普廣問,那一個菩薩問,釋迦牟尼佛才回笞,很少說都不問,全部不問,釋迦牟尼佛自己講,也有的,經典裡面也有,未問自己先說的在佛經裡面是有的,是裡都是有菩薩問,祂才講。
  這個菩薩名字叫做「普廣」,什麼意思呢?「普」呢就是祂本身懂得很多的智慧,叫多智,很多的智慧,普及一切智慧,全部明白,就叫做「普」,那「廣」呢,也就是行為,祂本身因為有很多的智慧,度化眾生的行,是非常的廣,所以祂的稱號叫「普廣」,也就是「多慧行廣」,這是「普廣」的意思。
  將來我們在座的諸位,將來假如每一個人都成了菩薩,那時候要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稱呼,你現在要看看,那一菩書薩的名字合於你,此較合你,你將來就可以拿起來用,(笑),你不能就叫做「菩薩」,你這個菩薩站起來問蓮生活佛盧勝彥,我說你這個菩薩叫什麼名字?(答)我叫度一菩薩,咦!你為什麼叫「度一菩薩」呢?因為我在世之中,只度一個人,(笑),所以叫「度一菩薩」,咦,也不錯啊,度一,那麼我再問,你度那一個?他就說─我度我自己,(笑),度一菩薩,不錯啦!能度你自己就很了不起,佛陀時代也有很多自了漢,自了漢就是說,自己了自己的生死的羅漢,就叫自了漢,那真的,他們真的是度一,那你假如是「普廣」的話就不一樣,你智慧很大很多,很普及,所度的眾生很廣,那就叫做「普廣菩薩」。很多菩薩的名,是應著這些來的。
  我記得以前讀三民主義,民生主義裡面有談到「人盡其才,地盡其利,物盡其用,貨暢其流」。這是國父孫中山先生講的,每一個人都要盡自己的才能,你有什麼樣的特長,你將來就用你的特長去謀福利,去謀生,也替社會謀福利,這是人盡其才,有一首詩講「天生我才必有用」,不要以為自己是沒有用的人,其實每一個人,都有他自己本身的用處,天生我才必有用,你一定有你的特別,特長的地方,所以自己不要小看自己,所謂人盡其才,就是說你自己有什麼才能,你盡力去發揮。
  地盡其用,每一塊土地都有它的用處的,我們曉得我以前學過測量,每一塊地,有的是水田-種水稻的,有的是旱田-太乾的田,它一樣也有能夠生長的植物,在乾的地方長的,也有溼地-就是上面有水的,有水的可以養魚,養烏龜、養鱉,這個地盡其利的意思,是這樣子講,你就算是山坡地,也可以造林,也就是說在民生主義裡面,地盡其利,就是說每一槐土地都可川雨它的利用價值的,我們做為一個人,就是要應用這些土地去生產,就算沒有水,那一塊旱地完全沒有水,它也可以種豆子;也可以長一些……。像澎湖風很大,雨水很缺,但是也可以種地瓜、花生,澎湖的花生、澎湖的絲瓜,現在澎湖的絲瓜,都是第一流,那個旱地裡面,它也有它生長的植物,只要你能夠去利用你的土地,就是地盡其利。
  物盡其用,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用處,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、鎢、錳,金屬類各有它的用途,木頭什麼用,你盡它的力量去用,每一種木頊都有它的用處,所以每一個製造出來的東西,就要物盡其用。
  貨暢其流,就是生意,這個貨品,能很順利、很流暢,不阻滯,生意就非常旺盛,經濟就可以上揚。國父講這個民生主義,也是講「人盡其才、地盡其利、物盡其用、貨暢其流」,這都是有道理的,經濟要上揚、要旺盛,一定是這四個。
  那麼我們度眾生也是一樣,佛法在人間度眾生,每一個法師,也是要用你們本身的力量去度眾生,所謂「小乘」,在佛教裡面的小乘,這個「乘」就是車子,度少少人的就叫小車,小車只能坐幾個人,度少少人。大乘,所謂的「大乘」。,菩薩發大乘心,是因為祂的心量很廣,盡一切方便去度化眾生,所以它叫「大乘」,「大乘」是叫大車,是度很多人的,所以人盡其才,你自己覺得你是一個弘法人才,那你是一部大車,大乘,你要廣度眾生、學菩薩行,你自己覺得你自己口才不好,文筆不好,說法也不能動聽,也沒有多少智慧,那你可以學小乘,度少少人,你沒有辦法出去演講,度化很多眾生,你先度自己,所以,所謂大乘,是度很多人,小乘是度少少人,這個以前我讀三民主義的時候,國父也提到。你是一個騎腳踏車的,那麼你可以度兩個人,腳踏車後面載一個,前面又可以載一個,你可以度二個,你載二個很好載,我以前騎腳踏車的時候,北部叫做「孔明車」,南部叫做「腳踏車」,你騎的時候,我每一次後面載人,我前面的手把就會搖搖擺擺,因為不平均,載前面的比較穩,載前面,兩輪的中間此較穩,載後面我比較不會,那前面載一個,後面載一個,我就會騎得穩,為什麼呢?因為平均,載前面就坐在橫拐上面而已,載後面就有一個座位。
  師尊騎腳踏車也騎很久,以前師尊跟師母;住在違章建築的時候,住在精武路違章建築那個巷子裡面的時候,一個人買一部腳踏車,很小的腳踏車,後面有一個小孩子座位,那麼一個載佛青,一個載佛奇,出門的時候就二部腳踏車,咻!(笑),就出去這樣子,我上班也是騎著那個車子,那個是很矮很矮,但是輪子比較粗的那一種,那個小的腳踏車,蠻好騎的,很好。
  有人只是騎腳踏車的,他可以度二個人,你假如是開汽車的,你就可以度四個人,四個,包括你自己就五個,你假如開VAN的話,你就可以載十二個,最多十六個,你開VAN大的車,比較大一點,那你假如是開火車的,哦!那就不得了了!你要掛多人你就掛多少人,開火車的,一度就幾百人、幾千人,我希望大家都是普廣菩薩,你們都是開火車的,開火車的可以度很多人,幾百幾千,一次開你就幾百幾千,那麼你開來回多次,或者是永遠在開,再多掛幾個車廂,你就可以度千百萬的眾生,這個普廣菩薩我相信祂是度很多人的。
  佛陀這時候也告訴普廣菩薩跟四眾,就叫「諦聽」,我們昨天談到諦聽就是這個諦聽,地藏王菩薩的座騎,就是這個諦聽,但是這裡不是在叫地藏菩薩的座騎,是叫大家仔細的聽,很仔細很仔細的聽,釋迦牟尼佛講,叫大家很仔細很仔細的聽。
  佛陀講的未來世中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聽到地藏菩薩摩訶薩的名,合掌者,合掌就是很恭敬的意思,很恭敬地藏菩薩,雙手合掌,這裡曾經有一個,我以前聽到的一個故事,有一隻pig就是豬,一生下來的時候,牠四隻腳都是豬的腳,唯有前面一隻腳是人的手掌,這個是變體的豬,這豬也有變體的,好像郵票印出來也有變體的郵票一樣,豬居然生出來,咦!是變體的豬,是四隻腳當中,有一個是手掌,那麼就請一個通靈的老法師,通靈─跟這隻豬通靈,(笑),跟這隻豬講話,你怎麼會變成這樣子的變形豬,這隻豬,哞、哞、哞,就講給老和尚聽。
  老和尚聽……啊!知道了!原來情形是這樣子的,這個人本身一生當中,貪念很大,很貪心,所以來世他變成豬,但有一次,有一個和尚跟他化緣,那麼他也給了錢,給這個和尚,臨走的時候,和尚跟他合掌,他從來不拜佛的,他一看和尚跟他合掌,這一隻手就舉起來,他不好意思,有些人,人家跟他合掌,他不懂佛教的規矩,也要合掌,也要跟出家人、聖賢僧頂禮磕頭,他不懂的,對佛菩薩他也不懂,他一看人家跟他合掌,他也學一下,咦!看他自己的手掌,看一下,哦!你跟我合掌,我就看一下,拿起來,他以為還要握手,(笑),伸過去,結果人家不是握手,他就單掌合一下,對方是一個聖賢僧,這個聖賢就回他一句話,他說今天你單掌跟我合一個禮,那麼你這一隻手就得救了,那他也不講什麼,就走了,他想不出怎麼我這樣跟他比一下,這隻手就得救了,結果一生出來,就是變形豬,(笑),原來這一掌得救,就是說他整個身體都變成豬,就只有這個手掌,還是人的手掌,是我聽來的,是有這麼一個故事。所以你跟地藏王菩薩兩隻手合掌,哇!這兩隻手就得救了,(笑),這個合掌者就是這樣子。
  讚嘆者,就是用嘴巴去講地藏菩薩的功德,去宣揚,像師尊現在這樣子,講地藏菩薩本願經,就是在讚嘆,就是在宣傳地藏菩薩,宣揚地藏菩薩的功德,這就是讚嘆者,地藏菩薩很了不起的,很偉大,很尊貴的,很慈悲的,發大願力的,這是讚嘆,你讚嘆祂。
  作禮就是跟地藏菩薩頂禮,戀慕者很嚮往,嚮往地藏菩薩的這種精神,學習地藏菩薩,就是戀慕者,這樣子的人超越三十劫罪,在印度天竺三十劫的時間,是很長的,你只要這樣子你就可以超越三十劫罪,一劫的時間都很長很長的,你所有的這些罪都已經被洗淨,是超越三十劫罪。
  「讚嘆」可以這樣子講,就是「口」,作禮就是「身」,身體去動作,「戀慕」就是憶念,就是「意」。這裡所講的就是身、口、意,你嘴巴讚嘆地藏菩薩,你向地藏菩薩頂禮,你意念一直嚮住地藏菩薩精神,去學習地藏菩薩的精神,跟地藏菩薩合一,這個就是身口意清淨;你能身、口、意清淨,你就超越三十劫罪,對不對,大家仔細看,合掌、讚嘆、作禮、戀慕。戀慕-你要學習地藏菩薩精神,跟地藏菩薩合一,作禮-就是你身體力行,去頂禮地藏菩薩;身體力行;讚嘆-就是用嘴巴來宣揚,用你的文筆來宣揚,你可以說法,在電視上,在你的文章上,在你的嘴上,你可以開示,這個都是文宣,我們現在要文宣,現在這個西雅圖雷藏寺要到電視裡面去弘法,要在電視裡面弘揚真佛密法,這個就是文宣,這個就是讚嘆,身口意清淨,學佛的人,第一個要訣,要身口意清淨。
  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