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【釋經文】(八十七)

  『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大悲世尊,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,一切如來因地行相,令諸大眾得未曾有,睹見調御,歷恆沙劫勤苦境界,一切功用,猶如一念,我等菩薩,深自慶慰。世尊,若此覺心,本性清淨,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?唯願如來廣為我等,開悟法性,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,作將來眼。說是語已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爾時,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:善哉善哉,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,諮問如來如是方便,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時,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默然而聽。』

  「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大悲世尊,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,一切如來因地行相,令諸大眾得未曾有,睹見調御,歷恆沙劫勤苦境界,一切功用,猶如一念,我等菩薩,深自慶慰。世尊,若此覺心,本性清淨,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?唯願如來廣為我等,開悟法性,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,作將來眼。說是語已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爾時,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:善哉善哉,善男子,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,諮問如來如是方便,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時,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默然而聽。」大家知道,眾生都是有佛性的,也本能是佛性的、清淨的。為什麼本性清淨的眾生會有污染呢?使所有的眾生統統都走到旁的道路上去,而且不能進入正道?也就是要啟開圓滿的心智,獲得真理,還是會有一種現象,就是一直讓你走偏了路或走錯了路。
 這一章就是在討論:為什麼清淨的眾生會迷悶不入正道呢?佛陀在這一章裏面也講了四種理由:為什麼眾生不能得到真理、進入正道裏面?這裏的文字當中有幾個比較特殊:像調御。「睹見調御歷恆沙劫,勤苦境界。」就是佛陀在講圓經,這麼短的問答當中,能夠讓所有的菩薩末世眾生,很快的看到佛陀歷經恆河沙的勤苦境界,都是度化眾生的這種現象。

  一般講佛陀有十大稱號,其中有一個稱號叫做「調御丈夫」;「調御」兩個字亦是佛陀的十種稱號之一。「調御」又是一種平衡的作用,就好像我們調味,在湯裏面放鹽的時候,你不能放的太多,放太多就太鹹;我們知道鹽跟血壓高是有關係的,血壓高是火能吃鹽的。我們這裏當護士的很多都曉得,我們的壁珍、壁燕(法師)煮飯,他們鹽都放的比較少,我們就叫做調味,「調御」就有這個味道在裏面。

  有一次,我到雷藏寺去吃飯,喝那裡的煮的湯,耶!喝起來跟白水一樣完全沒味道。問他們什麼原因?說:「沒有放鹽。」啊!沒有放鹽實在太淡了,好像跟水一樣;但是放太多呢!你就血壓高。這血壓高的人不能吃太鹹,聽說有腎臟病的人也不能吃鹽。鹽本身只是一種調味品,你要放的剛剛好,這個就是要「調」;那麼「調御」的作用,是佛的十大稱號。也就是講用種種的方法,令所有的眾生進入正道,所以叫做「調御」。

  什麼叫做「丈夫」呢?是大丈夫不是小丈夫,在古化學佛修行的人,大部份是男眾,女眾較少一點;從佛陀時代開始,首先也是只有比丘,沒有比丘尼,以後才有比丘尼。在古代的天竺,一般修行好像都是只有男眾,如的也,有就比較少數。自佛教有比丘尼以後,才變成很多的,但是照他們古代行者的說法:女先要轉成男的,然然才好修行。

 以前在印度瑜珈士,修氣、修脈、修點,女眾本身也有這個氣、也有脈、有也點,一樣的;但是畢竟這個點是不同,女眾的脈跟男眾的脈也是稍微有點差別,所以修行的方法也略微有點差別。當時印度古代的修行瑜珈士,也都是先由女眾轉求男眾,然後再由眾去修行。很多的氣、脈、點的修行很少談到女眾的瑜珈方法,大部份是屬於男眾的修行方法。所以呢!他講「調御丈夫」,使所有的丈夫都能進入真正的正道,所以叫做「調御丈夫」,也就是等於度化的意思。這兩個字有意思的,每一次讀到這兩個字,就想到平衡。

  佛陀在說當中,祂不偏執,不偏於那方面。談到「不偏」,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;今天世上的紛爭,議論很多,大部份來講都是在論這個「偏」跟「不偏」而已。你想想看,今天有人講的是「唯物論」,有的講是「唯心論」,有些人講佛教就是唯心的。其實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?真的有一點問題,因為不管心、物雙方面來講,一定還要講求平衡的。你完全講「心」、講無形而上的,不講「物」的話!總之缺了一點,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「物」嘛!完全不講「物」行嗎!所以這當中就是要有「調御」的功夫。

  有時候我們行者專門講「出世法」,我們只走修行的路子,其他我們不管,那也不行,還是要講一點入世,出世跟入世之間如何調御,是一個很大的學問。

  以前佛陀在世的時候,佛法本身就是講「空」。我們講「沙門」,就是佛陀的時代,所有出家修行稱沙門,沙門就是空門,專門講「空」的。像「三論宗」就稱空宗,是專門講「空」的,所有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、這些名相都是沒有的,那麼追論到最後就變成一個「空」字。所以出家修行的又叫做遁入空門,就是走進這個空門。

  但是專門講「空」可以嗎?也是不行的,所以那時候有分為「空」部,又有分為「有」部。「有」專門講「有」的,也專門講「空」的,其實「空」跟「有」之間啊!互相調御,就是要調的剛剛好,不能專門論「空」,也不能專門論「有」。所以佛陀在世時候啊!對於專門講「空」的這些弟子,祂要跟他談一些「有」;專門講「有」的這些弟子,也要跟他講,再給他調一點「空」進去,要叫他「空」跟「有」之間要調御的非常平衡,這就是一種學問。

  你看我們今天講佛法,到最後都講「真空妙有」,真正的「空」裏面有微妙的「有」,是佛陀講的。不能專門講「空」,但也不能專門講「有」,不能專門講「出世」,也不能專門講「入世」。

 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裏面,有些人緊張過度,像我以前有一個同學叫做緊張大師,本來是很小事情,他都會緊張,那就要叫他放鬆一點。那麼真正放得太鬆了,任何事情、大事情到了,他還在睡覺,這個就要叫他稍為緊張一點。每一件事情你都要介於緊張跟放鬆之間,就是知道如合去調御了。

  對重要的事情不能太放鬆,對於可以放鬆的事情,你就要放鬆,所以我們老師以前講:「你在現的時候儘量去玩,但是你讀書的時候你就要認真。」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聽老師講的,玩的時候你盡情去玩,沒有關係;但是你要收心讀書的時候,你就要把心收回來要認真讀書。

  我也叫大家,你平時的時候要認真修行,如在做早晚課、修法禪定、研究經論,作深入三昧的時候,你都要很認的。但!假如是慶生會或者是晚會,你就要放鬆;你那時候還來跟我持咒,你是幹什麼的!人家在那邊唱歌的時候,你在那邊持咒、唱政治歌曲,那就不對了。叫你放鬆的時候你緊張,叫你緊張的時候你放鬆,這就是你調御的不好。

  你平時就聽流行歌聽得迷迷糊糊的,今天叫你馬上進入禪定、進入三昧,你行嗎?當然是沒有辦法。平時你就要訓練在那一個場合做那一件事情,要專心一致的時候,你就不能太放鬆;在晚會裏面,大家都是很高興的時候,叫你玩耍的時候,你就要盡情的放鬆,這樣子才是對的。

  所以,鬆跟緊之間要互相調御的非常好,有跟無,還有快樂、憂愁,你都要調得剛剛好。你太快樂啊!不行!要降壓;你太憂愁了,也要加一點快樂進去。愁跟樂之間也要調的剛剛好,這樣子就是很平衡的一種學問。

  我最近研究醫學,人的年齡到了某一個階段時,必須要做好自己的本身調御;身體是很重要的,你血壓不能太高,血壓高會中風;血壓也不能太低,因為血壓太低了,你會有氣無力。所以太高啊是不好的,但是你不能降血壓,突然間把它降到很低呀!這個就是一種調御的功夫,把你的身心、血壓,維持在一個標準的水準之中,就是一種調御。

  另外,血糖也是一種調御,你身體裏面的糖份,剛好夠你今天使用的熱能,那是最標準的。你身體血糖的糖份,剛好夠你今天的運動,你把那個熱能跟糖份調得剛剛好用完,這個是「一級棒」。你今天過量了,血糖過高,你運動不夠,但是你的血糖過高,就是很危險的,就是糖尿病。那你過低,根本就沒有力氣,你把血糖降得過低了,你根本就沒有辦法過動了,全身也是無力的,所以這也是一種調御的。

  你吃的食物,剛剛好多少糖份,供你今天使用的熱能,你剛剛把它用完,不過多也不太少,這個就是一種調御的功夫。所以我覺得人生,本來就是在做這個調御的,就是修行也是在做這種調御的功夫。每件事情你都是非常圓滿,也非常吉祥,而且都是剛剛好的這種狀態之下,就是最完美的。

  所以,單單我們講做一個師父,他如何教導他的弟子,又要很圓,又要慈悲,又要嚴,就是在這邊調,把它調整得剛剛好。要能有慈、又要能夠嚴,既要剛、又要柔,完全就是在調御的功夫。

  經典裏面提到這個「調御」,就是說有三層意思:第一個,佛的十大稱號;第二個,度化眾生入正道,第三個,就是平衡中道的學問。佛教本身也是平衡中道的,不能講佛教是唯心的,也不能講佛教是唯物的,因為它是調「心」跟「物」的。像我們人的身體跟心,都是要調得剛好;我不能只講心,講心就太空幻了;也不能只講身,因為講身體就太入世了。所以身心都是一樣的,要把它圓滿的。

  我們密教裏面講:身就是心,身心是合一的,並不是二的。心啊!也在內、也在外的,並不是說身體裏面就沒有心、都是一樣的。

  另外,我們談這幾個比較特殊一點:「做將來眼」。什麼是「將來眼」啊?我說將來還會有眼睛嗎?看禪宗的這些書裏面,有一本叫做「人天眼目」。什麼叫做「人天眼目」?其實「眼目」這兩個字,就是指導的意思,引導眾生的智慧。這個「眼」的意思就叫明眼,「將來眼」就是我們將來的時候,做眾生的導,師,所有眾生都是看著我們,我們來引導眾生,走入正道,這個就是「做將來眼」!

  那麼大家修行有成就以後,大家就是眾生的「將來眼」,就是說你用你本身的智慧去引導眾生走向正道,做眾生將來的眼睛,這個就是「將來眼」。不要講說.哎喲!眼睛還分將來眼、現在眼、過去眼,不是的,而是「人天眼目」。

  那麼整段的文字,幾乎大家都可以很清楚的,也就是淨諸業障菩薩起來,頂禮佛足,右繞三,跪下來插手問佛陀:他希望釋迦牟尼佛,能夠講解為什麼眾生本來清淨,還會有污染呢?使眾生迷悶呢?佛陀講了,祂要為淨諸業障菩薩及大眾開解,就是開示種種的這一種障礙,大概有四種障礙使眾生不能走入正道。

  那麼我們下一次再講,今天談到這裏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