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【釋經文】(五十)

  『善男子,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,欲求如來淨圓覺心,應當正念,遠離諸幻,先依如來奢摩他行,堅持禁戒,安處徒眾,宴坐靜室,』

  我們今天再談「圓覺經」。佛陀就開始回答,講這個開示,『善男子,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,欲求如來淨圓覺心,應當正念,遠離諸幻,先依如來奢摩他行,堅持禁戒,安處徒眾,宴坐靜室,』

  啊!我們今天先談這一段,我再唸一遍經文,『善男子,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,欲求如來淨圓覺心,應當正念,遠離諸幻,先依如來奢摩他行,堅持禁戒,安處徒眾,宴坐靜室,』我們在「圓覺經」開頭的時候,佛陀都已經告戒我們:「要遠離諸幻。」也就是說,對於虛幻的,不實際的,不要去執著,你不去執著的話,就能夠解脫你自己的身心。假如你去執著的話,你就會被虛幻所迷惑,那麼始終在六道之中輪迴,不能夠得到解脫的,那事實上,這一段呢?佛陀已經講了很多次:

  「先依如來奢摩他行。」什麼是「奢摩他行」呢?也可以講,就是「修行」,「禪定」的方法。如來曾經教,如何使自己的心能夠定,如何使自己本身能夠進入三昧的種種的方法去做,「堅持禁戒」,就是要守佛的戒律。「安處徒眾,」就是有一個地方,有一個道場,讓大家能夠很安靜的去修行禪定的種種方法。

  剛才我把這一本「圓覺經」的 這個註釋啊!從頭到尾,看了一下,那麼他這邊也有提到:「宴坐靜室」——「不要做神祕想」就是說,不要以為襌定,就會有什麼神祕現象會產生出來。叫大家不要做神祕想,「也不要做氣脈想」,不做修氣脈想,這個也是一般顯教他不教人家做氣脈想的。所以我們這個密教是有修氣脈的,所以他講的,我們不一定要採納他的,他叫人家不要做氣脈。啊!我偏偏要做氣脈。

  可見這個註釋的人啊!顯教的這個法師,他不懂得氣脈的,一般來講,顯教的法師,他只是偏重於修心。認為「離開心一步,就是外道。」只要你佛法向外求,不修心,那麼你就是外道了。其實密教是講「身心不二」,其實「氣」本身來講,也是「心」啊!氣怎麼不是心呢?氣本身是無形的,它也是屬於心的。那麼,你說你是修心,你修的是那一個「心」?他又講不出來。因為「心」本身是看不到的,也是無形的,是「過去心」呢?「現在心」呢?「未來心」呢?其實不管過去心、現在心、未來心,也都是無形的。「過去心不可得。現在心不可得。未來心也不可得。」那麼你得什麼心?所以你安心立命啊!他講說,「耶,我不偏離心。」好了,「你不偏離哪個心?」他又答不出來。所以這個密教裡面講,「身心是不二的。」像我們人的身體,也可以做「心」想。怎麼不能做「心」想呢?「脈」本身來講也是無形的,「氣」本身也是無形的,你本來就是用有形的東西去修無形嘛,將來你印證的是無形的。但是你用有形的身去修,才行啊!這個是「借假修真」,大家都懂得「借假修真」,但是偏偏啊!一提到這個身體,認為「這個是修身的,是外道,不是修心的。」我們密教講的「身心不二」,這個身體將來也是印證空性的,所以註釋裡面叫人家「不要修氣脈」,他是顯教的法師,當然叫人家不要修氣脈明點。

  密教裡面哪,他還要叫你修心,還要修氣脈明點,因為由氣脈明點,可以印證這個心的,由氣脈明點的這個化光,他的通氣,最後化光,化光了,就去印證了這個心了。所以我們真佛宗,最終的,仍然是「空性」跟「淨光」,「空性」就是佛性。就是心哪!那麼「淨光」呢?就是光明,以氣脈明點的淨光,去印證這個空性,結果印證的也是「心」。所以我們將來,每一個人修到最後啊!要「身心不二」,身心啊!是沒有分別的,這個是「借假修真」。不能說你完全去印證這個心,只是叫你安靜的坐,他裡面提到啊!你這個坐是平常的,坐著不動就是坐了,其他,他通通不管。他教人家的方法,只是平常坐,雙腿盤起來而已,他就是這樣子。其實佛陀當初在講這個的時候,他有教人家方法的,「如來奢摩他行」,「奢摩他」的意思也可以講是「三昧」,就是「禪定」,就是「修定」,「修淨」,「奢摩他」。

  當初佛陀啊!教所有弟子,都是教「禪定」的,都是教你去打坐,如何把你的心啊!歸於一。那麼再把這個一的心啊!化為整個空,衪是教這個方法的。

  那麼傳了以後,就是每一個弟子去依佛陀的教理,去奉行,大家聽到佛陀說法以後,每個人都去做修練的這種功失,佛陀就是這樣子教大家的,那其實你在修禪定用什麼來修?用「心」來修嗎?當然是要用「心」來修,但是「心」是什麼呢?心是「空性」,是佛性。最深的意識,叫「甚深意識」就是要你用甚深的意識來修,但甚深的意識,他產生了一種力量,必須要由氣脈明點,加上甚深的意識,這樣子成就的。

  修行原來是身心的功夫,而不是只是心的功夫,必須要用這個身體來修,達成了心的這種功夫。關於這個「奢摩他」,當初佛陀衪是有教這個,你可以用「數息法」。「數息法」呢?就是說你呼吸的方法,因為人,在他的念頭裡面,最關係到念頭跟自己的呼吸,關係是最親密的。最親密的,你能夠利用你的呼吸,你的氣的話,第一個能夠讓你的念頭止於一的方法。所以第一個方法,應該是「數息」。「數息」啊!專注自己的呼吸,一出來,一進去,就是一息,一呼一吸,就是一息,然後十息,然後再轉,同樣的從這個數目再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,然後再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,這樣子數息。讓你能夠應用這個數著呼吸的方法,使自己本身的意念,完全在這個數字上,完全在呼吸上,使你的精神能夠統一,這是第一個,止掉你的妄念的一個方法。

  「數息法」啊!這在以前印度的時候,就已經有了,也就是說,佛陀本身還沒有講,以前在古印度,他就有這個方法。因為當時的人,修行人知道呼吸是控制念頭,最好的方法,其他的很難,其他的很空幻。以前武俠小說裡面寫,我記得以前寫,「眼觀鼻」啊!「鼻觀心」啊!眼睛看著鼻子頭,鼻子頭又看著心,「眼觀鼻,鼻觀心」,這好像道家也是這樣子講,武俠小說裡好像也經常說,唉呀!他遭遇到很大的困難,要運功,馬上坐下來。這個眼啊,觀鼻頭,鼻觀心。眼觀鼻頭,鼻怎麼觀心呢?其實用「數息」最好,你只要呼吸一下子。完全依著你的這個呼吸,但是「數息」啊!問題還在一個數字上,並不是真正的。因為你在數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」的時候啊!意念上還是有這個數字在的,只是一種訓練,不是真正能夠專一而進入「無」。不能進入「空性」,你還在數息上,你還是有依附的,還是附在這個數字上面,跟呼吸上面,兩個東西上。然而這個我們學者啊!應該講起來還是要先從「數息」下手。

  那麼第二個呢?就是要「隨」 了。佛陀當初也有講,第一個是「數息」,第二個是「隨息」,什麼是「隨息」啊!你不要注意在數字上,因為數字很空洞,等你訓練到精神能夠集中的時候,你注意到呼吸的長跟短就可以了。密救裡面有叫你注意呼吸,吸進來是白色的氣,呼出去是黑色的氣,但一般的就注意到呼出來的氣,長跟短,吸進去的氣,你注意去隨他的這個呼吸就好,連數字都可以不要了,這是第二個功夫。就是說,你完全隨著你的呼吸,這個就是「隨」,這個是比第一個數字還更加進了一步。

  那麼第三呢?就是要「修止」,「止」啊!就是停止。佛陀也曾經講啊!這個「止」,是什麼「止」?就是「停止」,把念頭砍斷。禪宗裡面有提到這個「止」字,「止」字就是把整個念頭通通給他停止,就止掉你的念頭。這個時候就跟「數息」沒有關係,跟「隨息」也沒有關係,完全不用數字,也不注意他的呼吸,但是有念頭產生的時候,馬上給他斷掉,就完全進入「空」了。要斷掉這個念頭當然很難啦!

  那麼很難,要用什麼辦法去補救呢?他另外有一個方法,就是用「觀」。這個就講到我們密教的觀想,這是第四個方法。你止不了怎麼辦呢?因為人的念頭是很難去阻止的。學靜坐的人都知道,念頭啊!是跟海水的波浪一樣的,一波未完啊!一波又起。當你有這種現象產生的時候,馬上要用「觀」,這個就是密教的「觀」。「觀」是觀什麼呢?就是「觀相」。一般唸佛的人,又教你觀相唸佛,唸阿彌陀佛。你想念阿彌陀佛在你的面前,你唸一句「阿彌陀佛」,想念阿彌陀佛顯現在你面前,叫「觀相唸佛」。在密教裡面就有,「 」字觀,「」字觀,有「月輪觀」,有「種子字觀」,有「本尊觀」,有「入我我入觀」,所以密教裡面的這個觀想很多的。

  一般的顯教裡面也有很多的觀想,佛陀也講了很多的觀想,有「不淨觀」,有「白骨觀」,這個佛陀以前都講通的。「白骨觀」,自己成為一個白骨,那麼眾生也變成白骨,那麼由自己的白骨啊引出火來,把自己跟眾生的所有白骨全部燒成灰燼,這是在修「白骨觀」。另外還要修「不淨觀」,「不淨觀」可能在後面就會講到,佛陀會講「不淨觀」,就是說,觀自己的身體四大假合。原來自己的身心啊!全部都不是乾淨的,都是很污穢的一些東西,這是「不淨觀」。佛陀他講「白骨觀」,講「不淨觀」,那密教裡面,就有「」字觀,最有名啦!「月輪觀」,「本尊觀」,「入我我入觀」,「種子字觀」。「五相成身觀」!「五相成身觀」,也可以講即身成佛的這一種觀想,這是在密教裡面有的。那麼你觀的話,你在觀當中啊!你能夠訓練自己精神統一,而且還能夠進入很微妙的這個勝樂的境界裡面。

  其實顯教也有觀法哦!「十六觀經」,「十六觀」,「西方極樂世界十六觀」,這個也是顯教淨土宗的最高的觀想觀法,不止是唸佛而已。那你這個「觀」啊!所以有「止觀雙運」的這一種說法。「止」呢?就是把一切念頭切掉。但是,當你有念頭產生的時候,你為了抵制這個念頭,還是要用「觀」。當你「觀」到非常清楚的時候,馬上再用「止」法,去給他切斷,使它還歸於虛空。這個就進入「還法」,「還」,「還門」,「還」意思就是說,不管「止」!不管「觀」,把一切「還歸於心」,「還歸於空性」,這個是屬於「還法」。「還法」到了最高的境界啊!是什麼呢?就是「清淨」,就是完全清淨了。「清淨」是什麼呢?清淨就是「無」,「沒有」,一切都沒有了,在道家講,這個就是「坐忘」,,什麼都沒有了。那你能夠禪定啊!學這個「奢摩他」,「奢摩他法」,能夠完全的進入「清淨」的時候,就是「無」的境界。啊!這個時候啊!你就是等於能夠印證「空性」。你真正能夠「坐忘」,「過去心」沒有了,「現在心 」沒有了,「未來心」也沒有了,完全一片的空白,印證「空性」的時候,佛性才會顯現出來。
 
  其實這個時候也就是「身口意清淨」。在這個時候,也就是「一切都不執著」,這是最高的境界「清淨」。佛陀當年所講的,「數門」、「數息法」,「隨門」、「隨息法」、「止門」,就是「斷念法」、「觀門」就是「觀相法」、「還門」就是「還心法」、然後「淨門」就是「清淨法」。講了這六個方法,那你這六個方法,就是要靠你自己本身怎麼樣子去禪定?你依照這六個方法去修練,去做你的這止靜的功夫,等到你真正能夠完全清淨的時候啊!你就能夠印證到這個「清淨」,印證「空性」,印證空性是很重要的。所以你能夠「身口意清淨」,密教也是講身口意清淨啊。對不對?

  那麼你能夠一切不執著,就是「身口意清淨」嘛!是同樣的東西嘛!這個時候!完全就是「三心不可得」,就是等於一片大心,印證宇宙清淨圓覺的心。這有六個方法去修的,那麼看看你們,跟哪個門的因緣比較好,你們就做哪一門的功失。功夫深了,真正的意識顯現出來,佛性顯現出來了,身口意清淨了,一切不執著了,佛陀當年,就是這樣子教大家的,要做這個「靜」、「定」的功夫啊,一定要堅持這個禁戒,剛開始一定要堅持禁戒的。

  因為我們曉得我們末世眾生,外境的引誘力量很大,你這個一有空,你就想往外面跑,環境的引誘力量很大,金錢的引誘力量很大的,物質的引誘力量很大的,美色的引誘力量很大的。你不能有恆心的去做「靜定」的功夫,末世眾生,已經忙的不可開交,要叫他做靜定的功夫,哪有時間啊!「我哪裡有時間去修?」「我生意要緊。」對不對?「外交要緊啊」!.「我吃飯應酬要緊。」他沒有時間去做這個的。所以末世眾生很可憐,他沒辦法在他的一天當中!找出一點時間來,訓練他的靜定功夫。現在我們真佛宗規定啊!「一日一修。」一天當中啊!我不願意規定太多,好像一天要修四壇,在密教裡面一天要修四壇法:這個早上起來一壇,中午一壇,傍晚一壇,要入睡以前一壇,一天要做四壇,那是出家人修的四壇法。那麼在家人呢?我們只要求一天一壇就好。有很多皈依的弟子啊!一天做不了一壇,他皈依了七年,他老實跟我講,「我已經皈依七年,我看一年只有做一壇吧!」(師尊笑!)他七年哦!一年才修一壇法。他寫信來懺悔,他說,「我確實是皈依了以後,真的是荒廢了很多的課業。」為什麼荒廢呢?忙著做生意。忙著歲月裡面奔波,追逐物質的享受。呼朋招友,這個打麻將「三缺一」,這個電話打,那個電話打,這個電話打就是要找到一個,四個人來齊了。一下去,整個晚上都沒有了,那打牌的時光很容易過的。

  我是有經驗的,師尊以前打牌,奇怪!怎麼那麼快就天亮啊!唉!是真的很快就天亮哦!你只要晚上一坐下來,ㄌㄧㄌㄧ ㄌㄧ ㄌㄧ(麻將聲),在那邊磨啊!磨啊!在洗牌,游泳,人稱為「在麻將桌上游泳。」洗一洗,游泳游泳。一看天色,唉!怎麼亮了。好像還沒有開始呢,怎麼亮了。嗯!時間是快的很,很好過的,真的是殺時間。把時間拿來ㄎㄡㄎㄡ ㄎㄡ殺死,一下子時間都沒有了,真的是一種浪費。

  真佛宗派的弟子啊!就是一天,你只有一修,已經很少的啦!我不能講你,教你一天修半次啊!對不對?一天半次,你什麼時候補回來?說不定,你半次都做不來。或者半次做了以後,要好幾年以後,才補。所以當弟子的,應該要有恆心,做這種「靜定」的工作。佛陀當年啊!教弟子要做靜定的功夫,因為你有這個功夫的話,你就可以「印證空性」,可以成佛的。你沒有這個功夫啊!不行的,你哪裡能夠「賺錢成佛」呢?不可能的事情,成佛就是要「印證空性」,你做什麼東西都是旁邊的,「佈施」啊!你說「我就是,出錢、做善事。」那是人天果報。你沒有「靜定」的功夫,你成不了佛的。所以我們講「要實修」就是這個樣子,你有「靜定」功夫,你修到不執著,就是如來。你修到身口意清淨,就是如來。那麼你說「我佈施,就是成佛的方法。」這不是成佛的方法,這只是「人天果報」,因為你沒有「靜定」的功夫嘛!你只是慢慢來一步一步的讓身心安樂,「佈施」可以讓身心安樂,是好的方法。但是你也要學「靜定」的功夫。那麼開始的時候,佛陀也教大家,「要守戒」啊!為什麼要守戒呢?因為你守了戒,就不會被外境所迷惑,不會被美色所迷惑,不會被金錢所迷惑,不會被物質所迷惑,不會被所有環境的人所迷惑,這個就是要這樣子堅持禁戒。初學的菩薩,跟末世眾生都要守戒的,真佛宗好像戒律比較鬆一點,那麼大家就比較馬虎,你馬虎不好的,你馬虎不守戒的話,很容易被外境所迷惑,你不規定一個時間起來做早課,晚上幾點睡覺!早上幾點起來。啊,你規定那一個時間,你修靜定的功夫,這個是要有規定啊!才是守這個禁戒的,堅持禁戒,你沒有這個規定的話,很容易分心啊!去放肆掉,就鬆散掉,放逸掉,很容易就會墮落了。所以佛陀也是耍教大家,「堅持禁戒」,不過我告訴大家,當你能夠完全自我控制的時候啊!這個「戒」等於沒有戒了,這個戒是對不能控制的人所設的。為什麼要有這個「戒」在你身上呢?因為你不能控制自己。

  那個好的學生啊!你不用「戒」,他自己已經戒了嘛!這個戒是對那些壞的學生而設,你這個不能做,那個不能做;那個地方不能去,那個要怎麼樣;你吃東西要吃什麼,不能吃什麼,這是對那些壞的學生講的。真正好的學生,是「戒而無戒」,他已經達到「沒有戒」的這一種狀況。但他事實上是守戒的,為什麼呢?因為他都能夠自我控制,自制,所以這個是「戒而無戒」,有一種人是很超脫的,是「戒而無戒」。有一種人,是一定要堅持守戒的,不被迷惑的人,他是「戒而無戒」,經常被迷惑的人,就一定要「堅持禁戒」,這道理是在這裡。

  「安處徒眾」!就是把所有的學習靜定的這些徒弟啊!全部安置的很好,讓他們能夠在這個靜室裡面,好好的去做這個「靜定」的功夫。那麼我們在這個戒律裡面,我們曉得這個「五戒十善」,是最基本的。那麼還有「八戒」,「八關齋戒」,「八戒」,還有「十戒」;戒律學是很多的,我們曉得有「菩薩戒」,「菩薩戒」又分「在家菩薩戒」、「出家菩薩戒」,那麼有這個「比丘戒」,「比丘尼戒」、「沙彌戒」,當初佛陀的這個戒律也是規定很多的。只要有弟子犯了一個錯以後啊!那麼佛陀就規定一個戒律。就這樣子,戒律就變了很多了。

  那麼我們宗派是戒律比較鬆,但是仍然要守戒。不是說戒律鬆一點,好像是說,讓大家自由民主一點,但是就放逸了,這是不好的。因為只有你守成,才能夠做「靜定」的功夫,你不守戒,就很容易放逸。這個「戒」是為了靜定而設的,等到你修行有成就了,你能夠控制自己了,能夠自主了,這個時候,「戒」也等於沒有戒了。

  那麼在那個註釋裡面,他也提到打坐的一些方法。我們曉得密教的「毘盧七支坐」,應該就是最圓滿的。所以你們看,我寫的「無上密與大手印」這本書裡面就有提到「毘盧七支坐」。「毘盧七支坐」的方法,就是最圓滿的。在密教裡面對於「禪定入三昧」,這個「三摩地」都是非常重視的。其實這個方法跟顯教的種種的方法幾乎目的都是一樣的,顯密都是圓通的,那麼「氣、脈、明點」,也是無形的,並不是物質的東西。這是借我們的身體來修「空性」,來修這個「心」,所以「身心是不二」的,你不用這個身體來修,你用什麼修?

  其實我們修行也是用這個身體來修的,不管你顯密都是要用這個身體來修,只是密教特別又講到「氣、脈、明點」而已。

  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