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按鈕圖
重要消息
【釋經文】(九十二)

  『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大悲世尊,快說禪病,令諸大眾,得未曾有,心意蕩然,獲大安隱。世尊,末世眾生去佛漸遠,賢聖隱伏,邪法增熾,使諸眾生求何等人?依何等法?行何等行?除去何病?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?作是語己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爾時,世尊告普覺菩薩言:善哉善哉,善男子,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,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,令彼眾生得成聖道,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時,普覺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,默然而聽。善男子,末世眾生,將發大心,求善知識,欲修行者,當求一切正知見人,心不住相,不著聲聞緣覺境界,雖現塵勞,心恆清淨,示有諸過,讚歎梵行,不令眾生入不律儀,求如是人,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末世眾生,見如是人,應當供養,不惜身命,彼善知識,四威儀中,常現清淨,乃至示現種種過患,心無憍慢,況復搏財妻子眷屬。若善男子,於彼善友,不起惡念,即能究道成就正覺,心華發明,照十方剎。』

  今天講新的一章,也可以說是第十章。我們先唸一段經文:「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,長跪叉手而白佛言:大悲世尊,快說禪病,令諸大眾,得未曾有,心意蕩然,獲大安隱。世尊,末世眾生去佛漸遠,賢聖隱伏,邪法增熾,使諸眾生求何等人?依何等法?行何等行?除去何病?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?作是語己,五體投地,如是三請,終而復始。爾時,世尊告普覺菩薩言:善哉善哉,善男子,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,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,令彼眾生得成聖道,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時,普覺菩薩奉教歡喜,及諸大眾,默然而聽。善男子,末世眾生,將發大心,求善知識,欲修行者,當求一切正知見人,心不住相,不著聲聞緣覺境界,雖現塵勞,心恆清淨,示有諸過,讚歎梵行,不令眾生入不律儀,求如是人,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末世眾生,見如是人,應當供養,不惜身命,彼善知識,四威儀中,常現清淨,乃至示現種種過患,心無憍慢,況復搏財妻子眷屬。若善男子,於彼善友,不起惡念,即能究道成就正覺,心華發明,照十方剎。」

  這一段經文,最主要是談第十位菩薩──普覺菩薩,站起來請示佛陀說法。最重要的在講普覺菩薩所問:將來這些眾生,要求怎樣的人;要依怎樣的法;行何等的行;除什麼病。這是四個要點,釋迦牟尼佛就針對這個問題來解答:

  這也就是說我們在修行當中,一樣會有四種偏差產生出來,亦即看起來好像是正的,事實上一樣有偏差。所以佛陀講:行者在修行,不一定要求聲聞乘;好像這個人已經到了聲聞圓覺的境界,但不一定要去求他們。

  你們要去求這種人,本身是個善知識,智慧非常的充滿;最重要的一點──他本身心不住於相。其實,整個經文的重點,就是佛陀告訴我們,應當依止什麼樣的人──亦即去求心不住於相的人。

  我發覺師父也不是很容易當!你要去找一個心不住於相的人,在這世界上是很難的;因為每一個人,即使當師父的,他都有過錯的。佛陀在這裡講:「雖現塵勞,心恆清淨,示有諸過,讚歎梵行,」,佛陀講這句話,倒是很真實。祂講「雖現塵勞」──這個師父雖然有點凡夫的煩惱相,但他的心是恆常清淨的;弟子不要去看其煩惱相,而是去看他的心有沒有清淨。

  當老師並不是完全沒有過失,所以佛陀講「示有諸過,讚歎梵行」,祂本身也會示現種種的過失出來,但卻經常讚歎清淨而沒有欲望的梵行。這個很奇怪,佛怎麼會這樣子講?說這個老師一樣有過錯、凡夫的煩惱,但你要看他的內在有沒有清淨?有沒有讚歎清淨的梵行。

  心不住於相,是很難的。我認為在這世間上、娑婆世界,你要找一個真正的老師,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人?佛陀這裡所講的,跟我心中所想的是一樣──心不於相的人,才是你真正的師父。

  但是這個人表面上他不一定沒有過失的,他也有凡夫的煩惱,也許你們聽起來會感到很矛盾。但是,我告訴大家,他要渡眾生,一定要示現凡夫的煩惱:而且要示現種種過失,去隨順所有的眾生,但是,他的內心是真正的清淨,你們要看得出來。假如,他的行為完全跟聖人一樣,一點過失都沒有,則他渡不了眾生。這個很奇怪的,我所體會是這個樣子!

  你們的體會是怎樣,我不曉得。你們以為這個人言行一點過失都沒有,他簡直是一個完美的聖人,假如是這樣子的一個人,告訴你哦,他不是人;我還告訴你,世界上沒有這種人,這個人是假的,不是真正的佛陀。只有偽裝出來的,才能夠完美,真正的人都是有缺點的,我不相信人沒有缺點!所以,表面上的文章,你不要太相信。你看哪!哇,不得了,大法師,恭敬頂禮;他的行為一點錯誤都沒有,連走路都不踩螞蟻的;他看到螞蟻就「呼呼」(用嘴巴吹)請牠們走開。不像師尊,看到螞蟻咬我,馬上就給牠一巴掌;蚊子叮我,馬上就給牠超渡。

  他一聞到薰魚的味道,唉呀,我受不了啦,我要趕快走了,我是胎裡素;他在母親的胎裡就吃素,這個都是著相。佛陀講的──心不住於相,什麼是真正的素呢?告訴你:太愛名、利、金錢都是葷的,不是指你所吃的是葷;世人總是愛做表面功夫,什麼是葷、什麼是素?在我這裡不同!我不住於相,葷素不分!真正的葷是什麼?你太愛人──執著就是葷!你太愛物──喜歡錢、車、房子、物質上的東西,愛的太過份,這些東西都是葷的。

  你太愛名,那些名超越過你的貪,從你內心裡面出來的,這是葷的!什麼是素?一律平等看待就是素的。懂得我的話嗎?一律平等看待沒有分別;來也好,去也好,無來無去就是素的!你分別心太重了,難道植物就沒有生命嗎?植物才有生命呢!你欺負弱小的生命,卻饒過強大的生命;動物是強大的生命,植物是弱小的生命,你們欺負弱小?老夫不管,我欺負強大的!我是這樣子沒有分別,就是素的,你起分別心就是葷的。太愛貪、瞋、癡都是葷的東西,心不著相者,是佛陀真正崇敬的人,並不是這個人沒有過失!

  祂要渡喝酒的人,也喝一點小酒,祂能夠自主,心不著相,任何事情在他的眼前都是平等沒有分別的,這個也是很難辦得到啊!也很難尋找的,真正有這樣高超智慧的,只有在佛陀的圓覺經裡面能夠提出來。

  所以,外人說什麼吃葷吃素,他們不懂得這些道理的,分別葷素,有分別就是執著,他不知道心要不住於相。今天跟大家講什麼是葷素?心住於相,全部都是葷的;心不住於相的,全部都是素的。這是超然、最高等的大智慧。

  佛陀教大家「當求一切正知見人」,你要去求一切有真正智慧、正知見的人,最重要的:心不住相,這整段經文的重點就在「心不住相」!可惜啊,今天很多學佛的人,通通都偏差,他們全部都心住相。你假如懂得圓覺經,可以講:很多人依這本經而開悟,你若懂得心不住相,你就懂得什麼是葷、什麼是素的,就可以超然。

  我有很多的師父,你以為師尊的師父都是聖人啊!你以為我可以找到完美的師父?不是的,找不到的。只是我認為他們所示現的過失、種種凡夫的煩惱,只是在渡眾生上面;而他們的內在,是清淨的。我們只要知道是如此的話,外面的種種過失,就不要去看它,這才是真正的師父。那會有沒有過失的師父呢?

  我的幾位師父脾氣都很不好,我們不能因為如此,就認為師父有過失;我們也不能因為師父罵人,就覺得不好。其實他罵我們,就是在加持我們。

  像那天我講慧君法師,罵了她,其實也不算罵她,我罵她也是很溫柔的;她就很傷心的哭了,而且她哭的姿態真的很不雅觀,從來沒有看過她嘴巴張的那麼大;而且還跑到觀音菩薩那邊去哭,哭給觀音聽。哦,妳的意思是叫觀音來修理我啊!我壇城那裡面很多觀音的,她一面嘴巴張得很大在哭,一面拿著一盤水果,還放香蕉、桃子、李子,一面流淚一面吃水果,看見我來了還吞得很緊張。我也搞不清楚她到底是在吃水果,還是在懺悔,還是在流淚?或是這三種的綜合?

  不過,你要記得哦!師尊假如在罵你的時候,就是在加持你。像我很多師父罵過我的,我都認為這師父在加持我,他關心你、注意你才會罵你的;他不關心你的話,就根本不理你、不用再加持你。我不會因為師父本身示現種種過失,就認為他們不好,應該要看他的內心是不是真正的清淨?要看他本身是不是心住於相?還是他本身所流露出來的,就是一種正知跟正見!要這樣子,才是好的。

  所以,佛陀講:你要找的師父,不是表面上沒有過失的,也不是言行沒有過失的、完全沒有凡夫煩惱的。我師父有時候講話會說:哎呀!這個弟子簡直讓我氣得半死!其實他那裡真正有氣得半死,他是樂得半死!但是就會講成氣得半死。像師尊也經常講:簡直氣死我了,其實我那裡有氣,這個要聽得懂他的法語──真的是心不住於相的人才了解。師父雖然流露出凡夫煩惱的語氣,但是,其實這個就是他的法語,煩惱就是菩提啊!

  像我說法時講過:將來傳心印,要作灌頂,昨天講的,我要標新立異。以前佛陀是拈花──然後大迦葉微笑;我以後是脫一個臭襪子起來,給你們瞧!你們得到心印就行了。

  底下弟子講:師尊,您脫襪子可以,但是您不要脫褲子!好,我以後就脫裙子,脫喇嘛裙。這種特異獨行,倒不是什麼標新立異,而是另外的,心不著於相。

  我講過的哦!像我這一大把年紀,將來還要拍攝「寫真集」,我無所謂的啦!我不一定出來的時候,就要打扮得非常莊嚴,戴五佛冠、垂雙冕、穿龍袍、掛水晶唸珠,要穿得整整齊齊的,喇嘛裝還要燙過的,注意威儀讓大家看…..。你看!這是很完美的金剛上師!不用的。說不定我年老的時候,耳朵經常會有耳屎,牙齒又黃又黑,穿的衣服又邋遢,全身也沒有洗澡,出來的話,像個濟公,頭髮也是很亂的,鬍子也留了一大把,這個會變成心不住相;當然你也可以很清淨、很好看,但你也可以無拘無束的,這一點大家也要知道。可以顯現很莊嚴的形象出來,也可顯現很邋遢的形象;在外是邋遢的一面,而在內心是莊嚴的,這個是心不住相的。

  整段經文,我稍微再跟大家提示一下:第十章,就是普覺菩薩問佛陀:最重要的是在「賢聖隱伏的時代,邪法增熾,眾人應當求何等的人?依何等的法?行何等的行?除去何病?才能令眾生發心,令彼群盲,不墮邪見?」

  佛陀是這樣子講的:要求善知識──有所謂智識:「智」呢,上面一個「知」,底下一個「日」,表示這是太陽的智慧,它能夠觀照的;「觀」就是能夠發射出來,「照」能夠照向黑暗,能夠觀察又能照向黑暗,這個是善知識。要想修行的人,他欲求一切正知見者,最重要的一句話,此人要心不住於相。因為心住於相,就是偽,假的;心不住於相的,就是真。

  「雖現塵勞,心恆清淨。」雖然有世間這些煩惱,但是他的心是清淨的。「示有諸過,讚歎梵行」,雖然他有種種的過失,但是過清淨的生活。求到這樣的人,就可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即是無上正等正覺。像你遇到這樣子的人,你可以將種種的東西去供養他,你應該承事,供養這樣的師父。佛陀是如此講的,祂這邊的供養寫得很多。

  假如你對這樣的師父,不起惡念。密教的一皈依,就是講你完全依止著師父,依照他的方法去修行,不起惡念;對自己的師父沒有不好的念頭,「即能究竟成就正覺,心華發明照十方剎」。你的心就能夠開放,心的光明能夠照十方世界。這整段經文,差不多都是這樣子的。

  這種師父是很難找的。我聽說有一位師父,每一次出來說法時,他一定要照鏡子照很久,然後要叫所有的人,看他的身體:他的帽子有沒有戴得很正啊?相貌有沒有很好?他所穿的衣服、一切整理是不是妥當啊?因為他出來就是要給人家看──他就是這樣子的莊嚴!

  我認為我是自然而然,是怎樣就是怎樣的,那麼我就是我。但是,雖然是這樣子的一個師父,但是他要能夠自己自制,還要自主;自己能夠作自己的主張,而且自己能夠制衡自己、自如、自自然然。以後佛陀會講出這四個毛病,其中都很接近正道的;我認為這四個偏差都不是偏差的很遠,但是就要加強在能夠自主,自如跟自制,加上這三樣,就通通都變成正的。

  今天說法,假如我是著相的人,我就會經常介意自己的說法如何。這個很多法師、上師上台說法,回去之後會很懊惱;認為自己說法說得很不好,心裡會難過好幾天。那麼還沒有說法以前,他又會緊張好幾天,說完了法,他心裡又懊惱好幾天,啊,這一點不要!可以把它放掉。

  記住心要不住相!以前我們老師教過:上台演講時要把台下的人看成石頭或看成西瓜、冬瓜!然後通通不管他!你就可以很自然的表達自己的意見。老師為什麼要這樣教?因為就是在講:心不著相。你不要把人當人,不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完美的演說家,你講話一定是有缺點的,但是你要原諒自己的缺點,你講過就算了,把它丟到一邊去,不要老是放在心上,否則心就太著相了。

  我今天跟大家說法,還有錄影,甚至辦大法會,我都是抱著這種心情──上去就說嘛!說完就下來嘛!成果怎麼樣?管他的!人家問我上去作什麼,我說上去打一個瞌睡就下來啦,作如此比喻,表示我根本就不在乎!

  所以,假如你們要說法說得好,我現在教大家:不管是上師、法師,你們上台就當作根本不在乎,就講你們的。下台,講得好、壞,管他的,不理它。這樣子在無形當中你會精進,你會說得很自然、很微妙、很美好。至於有講錯的,那是他家的事情;講得好不好,也不用去理會;你假如太理會你的說法,就心住於相。

  所以,當初老師教我們開示說法的時候,不要把底下的這些人當成人;就把他們當成冬瓜、西瓜、大傻瓜,通通把他們當成這樣子。那你自己呢?你自己就無所謂!

  無所謂的這種精神出來的話,你就可以表現得很自然、很微妙。這也是個心不住於相!你經常執著你講的怎麼樣、說的怎麼樣、姿態怎麼樣,你會愈來愈懊惱,就說不成法了!

  這個也是針對你們將來出去弘法,不管成果如何,心不住於相,你就講你的,將來的成就是可以預期的,今天就講到這裡。

  嗡嘛呢唄咪吽。